分享

腰椎位癌扩散

 longkill 2019-12-02

​腰动脉,又叫腰横动脉,在椎间孔前外侧分为前、后2个终支。


    前支于相应的横突下缘、横突间韧带的腹侧走行,从腹横肌腱膜后在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穿出,供应腹后外侧壁组织。


    后支在发出之始,于椎间孔前缘向椎管内发出一较细的椎间孔前支,供养硬膜前方、椎体后方的区域。


    在相同位置,后支主干向外下发出进入腰丛神经干的营养支。


    需要栓塞的,不光是后支主干向外下发出进入腰丛神经干的营养支,还有主干异常增生的供养血管、肿瘤组织异常增生的血管。


    这一点,在中午64排CT三维重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因为患者是肿瘤晚期,做的手术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姑息手术,所以要避免并发症的同时,尽量栓塞椎体的供养血管

单纯的破坏性手术,难度并没有多高。以往这类手术,不做介入栓塞腰横动脉,术中出血应该在3000-5000毫升。


    这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字。


    但如果栓塞腰横动脉,出血量就能控制在1500-2000毫升,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不光要栓塞腰横动脉或是左右肋间动脉,附近的小血管也要尽量栓塞,保证手术出血尽量减少。

脊髓供养血管极为丰富,除了Adamchiviz动脉要尽量避开,其他的郑仁也都小心造影,发现没有对其他脏器或是脊髓有影响,只是单纯给肿瘤供血,这才栓掉。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手术要达到郑仁的要求,比前列腺栓塞还要难。


    毕竟前列腺的增生毛细血管即便是异位栓塞了,也不会导致患者死亡。

而这次,要栓塞的是脊髓供养血管附近的动脉。


    一个不小心,患者会出现下肢截瘫,甚至呼吸骤停,导致患者死亡。

脊柱肿瘤切除术,涉及到椎体切除,操作复杂、失血量多,为减少术中致命性的失血应该于术前24~48h做胸、腰椎选择性节段性造影及肿瘤栓塞术。


    嗯,前一阵子,我们医院开展第一例脊柱肿瘤的切除术,没做栓塞,患者出血6000毫升,真是一边输血一边出血,骨科主任都么快吓尿了。


当郑仁刻意避开腰横动脉,而是先栓塞腰横动脉细小的分支时,很多懂行的骨科医生炸了锅。


    术者这是要做什么术式?不是往腰横动脉里打海绵,手术就结束了么?真正的重头戏,还是摘取椎体。


    是啊,术者栓塞分支血管干什么?


    真是莫名其妙。


    大家都不理解,一台“小”手术,为什么要做的这么复杂呢?


    的确,多栓塞一些血管会让骨科手术出血量减少很多,可是也会导致栓塞的风险加大很多啊。


切开皮肤,暴露出棘突和椎板,病变椎体上、下各2个椎体全都暴露的很充分。


    为更好的显露切口,应从病椎水平将两侧骶棘肌横行切断,并分别向远、近侧牵开。


    一般情况下来讲,这时候应该有至少200ml的出血了。


    因为暴露棘突和椎板的过程中,要处理一定的骨膜,导致出血。


    可是今天的手术,却意外的顺利。


    出血量少于50ml,整个术野看起来分外的干净。


    田教授对自己的手法很满意,看样子今天的手风很顺,手术出血有可能少于3000ml。


    接下来的步骤,就要开始大量出血了,田教授的手轻柔了许多,很认真的慢了下来。所有操作都经过仔细辨认,以免造成意外的出血。


    咬骨钳开始咬断有肿瘤浸润的棘突与椎板。


    “嘎巴~”一声,一块碎骨被咬骨钳咬了下来。


    因为肿瘤浸润的关系,骨板没有那么硬,声音如同败革一般。


    虽然硬度不够,但是因为有肿瘤异常增生的血管,导致骨板有足够的血运供应,使得出血量陡然增加。


    大量出血,就是从现在开始的。他对椎体摘除手术有着深刻的理解。


    如果说之前出血比较少,是因为自己分离的水平高,还能解释。


    但咬骨钳咬断椎板,这个步骤不可能出现出血量特别少的情况的。


    一般来讲,从这个步骤开始,就要在一片血泊中进行手术。


    吸引器都吸不干净的那种。


    而视野不清,会导致更多的出血,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即便是肿瘤血供不丰富,椎体的血供,可是相当丰富的。再怎么也不会出现十秒钟的时间,出血才把一块干纱布浸透的情况。

继续咬断椎板,暴露神经根。


    肿瘤侵及椎管,术中可见硬膜逐渐向外膨出且无搏动,硬膜外脂肪常消失,在硬膜囊受压移位或变形。

用神经剥离子在硬膜囊两侧找到神经根,加以保护。


    随后,田教授开始剥离肿瘤组织,硬膜囊及神经根外侧,将上、下关节突及椎弓根连同所见瘤组织逐一切除。


    一般来讲,椎板摘除术前,要栓塞腰横动脉的作用就在这里。


    没有介入栓塞,此时会出现威胁性出血。


    什么是威胁性出血?


    某个看不见的血管,呼呼呼的冒血,整个术野一片殷红,就连出血血管都找不到,更不要说做椎体摘除术了。


    没有威胁性出血,挺好。


显露及切除腰椎横突,很顺利,出血……还是很少,腰椎横突这里,一般出血会在500毫升左右,耗时30分钟。


    这是田教授的经验。


    但这台见鬼的手术,出血量也就30-50毫升,用了15分钟,就完成了这个步骤。


    随后田教授开始暴露椎体骨前外侧面,肿瘤侵及的椎体呈中度膨大,但其边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轻轻剥离可将周围组织推开,进行剥离。


    正常,这个步骤还是会有200-300毫升出血量,耗时……


    可是这里依旧很顺利,出血量只有往常的十分之一,看周医生手里的吸引器管道,估计有20-30毫升出血就不错了。


    待解剖病变椎体至前纵韧带处,田教授让周医生用hohman拉钩牵开周围组织,椎体的侧前方入路出现在眼前。用尖嘴咬骨钳咬除椎体上肿瘤组织,先保留椎体后缘作为标记,以免误伤脊髓或神经根。小心翼翼的切除椎体部分肿瘤,其他部位保护的很好,避免肿瘤组织种植转移。


    待椎体部肿瘤切除干净后,田教授再将剥离子插入椎体后缘骨质与硬膜囊之间。


    轻轻分离粘连后,用剥离子将椎体后缘骨质向前推压,使之塌陷,以达到彻底切除病变及保护脊髓的目的。


    相邻的椎间盘没有肿瘤侵犯的迹象,但田教授也切除骨质,直至软骨盘,清除软骨盘上软骨至软骨下骨,使植骨床坚实。


    这里应该出血1000毫升左右,可是……实际出血量还是很少,只有100-150毫升。

按椎体间骨缺损情况从髂后取出相应长度的骨块、骨条。


    直到这时候,手术才重新回到田教授“正常”的认知范围里。


    髂后取骨的位置,出血量很大。一般植骨块应比实际骨缺损长2~3mm,将取下骨块用电锯切割整齐,并用可吸收尼龙线捆绑在一起。经硬膜囊的侧前方将其插入骨缺损区并竖于其间。植入骨条后,可在其前方填入碎骨块以使骨缺损处充满骨质而利于骨愈合。


    记忆合金棒、骨水泥,一步一步,按部就班。


    2小时12分钟,手术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