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有研究表明,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率达70~95%。除了明显的止痛效果,PVP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PVP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开始于90年代末,后者出现晚了10多年,在吸取PVP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本次课程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勇主任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为我们详细讲解椎 课程知识点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椎体肿瘤 椎体肿瘤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最早的使用对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包括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椎体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部分椎体良性肿瘤 。 2、新鲜椎体骨折 3、椎体的其它病理性骨折 如椎体血管瘤、骨髓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椎体转移瘤。 (二)禁忌症 1、相对禁忌症 (1)椎体后壁破坏者(因骨折或肿瘤); (2)成骨性肿瘤; (3)椎体压缩>75%。 2、绝对禁忌症 (1)未纠正的凝血障碍和出血体质的患者; (2)严重心肺疾患者; (3)椎体或进针点急性感染者;; (4)对手术所需要的任何物品过敏 (5)无症状的稳定骨折。 问题:PVP和PKP的最佳适应症分别是什么? (扫码观看免费视频,学习完整知识点) 术前准备 (一)工具/仪器 1、造影剂 (1)离子型:泛影葡胺,须做碘过敏试验; (2)非离子型:欧乃派克,可不做碘过敏试验。 2、C臂X线机(最好两个) 3、手术工具 球囊导管、加压装置等 (二)术前注意事项 1、确认疼痛性质 以疼痛为主的患者,在PVP前必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另外还需仔细查体,确定压痛或者叩痛椎体,是否和影像学检查相吻合。 2、定位新鲜骨折椎体 因为X线上变扁的椎体并不一定就是新鲜骨折的椎体,而且骨质疏松骨折的病人往往存在多处骨折,这些骨折可能是新鲜的,也可能是陈旧的,需要MRI鉴别。 3、定位肋骨、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 对于胸椎骨质疏松骨折的病人,必须行胸+腰椎正侧位检查,以定位肋骨、腰椎骶化或者骶椎腰化。 4、明确疼痛部位 疼痛部位总是低于骨折的部位。 (1)上胸椎骨折:胸腰段或者下胸段,可伴有肋间痛; (2)下胸椎骨折:上腰段,可伴有季肋部疼痛。 5、检查椎体骨折严重程度 术前行X线、CT、MRI检查,充分评估定位骨折的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壁完整性、上下终板完整性、引发疼痛的责任椎体、是否存在开合征kumell、是否存在神经压迫等。 问题:围手术期评估手段和评估内容是什么? (扫码观看免费视频,学习完整知识点) 手术技巧 (一)定位技术 1、术前预定位 透视定位并标记病椎椎弓根体表投影,可减少术中盲目穿刺数,避免椎体选择错误,减少椎体附件损伤。 2、注射器长针定位 这种定位方式创伤小、时间快、操作简单、具有可重复性。 (二)穿刺进针技术 根据预定位标记和方向进针,初试深度不宜超过5mm。 透视引导下骨穿针穿刺进入椎体,穿刺点位于椎弓根10-11点或1-2点位置,注意正侧位上椎弓根内侧壁与椎体后缘的对应关系,宁上勿下,宁外勿内。 (三)穿刺针置入技术 1、松质骨落空感提示在骨质内; 2、置入困难提示选点或方向错误; 3、初试深度控制; 4、钻孔时注意控制力度(锤击法),避免过深误伤血管。 问题:注入骨水泥时,注入时间、速度和量如何控制? 问题:术后并发症有哪些?相应处理措施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