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书法拓碑效果比作品原色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四代保姆图书馆 2019-12-02

拓碑是一种印刷技术,出现于南朝时期。拓碑本意指的是将纸覆在石碑上,然后刷墨揭下,就在纸上显现与石碑上同样的字形。如今的电脑手机都具有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只需将书法作品图片进行反色处理,即可达到拓碑效果,不少书法爱好者朋友也都做过尝试。

为什么书法拓碑效果比作品原色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为什么书法拓碑效果比作品原色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一般而言,同一幅书法作品,拓碑效果往往比原作原色更具视觉冲击力,也更显得“艺术范”十足。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抱庸认为,关键在于三个主观因素。

第一,视觉差异。白纸黑字与黑纸白字,对视觉的冲击力是有区別的。黑色本身是暗色调,白底黑字,白为静黑为动,主角是黑色的富于动感的线条;白色属于明色调,黑底白字,黑为静白为动,主角是白色的富于动感的线条。二者相比,白色更容易引起视觉关注,对视感的冲击效果也更为显著。

第二,审美惯性。书贵于古,以古为上,书法艺术就像古董一样,越古朴越稀有,也越尊贵越典雅。传世珍品中的许多原稿真迹早已散失湮灭,不少都是以拓碑的形式遗留下来的,供后世的书学者临摹参照。由此,会自觉不自觉带着崇敬仰慕的心理,会在主观上潜意识地赋予“高端艺术”的意味,使其更加“高大上”。

为什么书法拓碑效果比作品原色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为什么书法拓碑效果比作品原色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尽管拓碑效果在视觉感观上要比原作原色更具艺术冲击力,但主要原因还在于视觉上的感性反应,与原作相比,或多或少存在着失真扭曲的情况,比如线条形态的滑涩、枯润、方圆、肥瘦等,也包括在折、转、顿、提、截、挫等用笔上的真实质感,所以,也有许多书法爱好者朋友更喜欢看原作原版原色。

我不鼓励书法初学者在临习或创作中频繁使用图片软件对作品进行技术处理,这样反而会掩盖真正的书写能力与技法水平。

为什么书法拓碑效果比作品原色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为什么书法拓碑效果比作品原色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秀丽笔习作,以原作与拓碑两种效果来表现,便于对比。不当之处,请书友们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