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雪山飞狐之独狼 2019-12-02

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即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统称,包括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的抗病、祛邪等作用,是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作用的综合表现。正气的充盛取决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充足、脏腑形质的完整及功能活动的正常和相互协调。

正气概念源于 《内经》,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的称谓。《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夺人正气”“释邪攻正,绝人长命”,由此可见正气是一身之气抵抗外感邪气入侵时的称谓。李东垣将 “谷气”作为正气。真气、谷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之以正气,是强调先、后天之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后,由于邪气概念的拓展,将所有致病因素概称邪气,因而正气的概念也有了相应的外延,将整个机体,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生理功能所表现的抗邪、祛病、调节、修复等能力,概称为正气的作用。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的作用

正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抵御外邪 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必然会与之抗争。若正气强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以入侵,故不发病;或虽邪气已经侵入人体,但正气尚充盛,能及时抑制或消除邪气的致病力,亦不发病。

(2)祛除病邪 邪气侵袭人体后,若正气强盛,可在抗争中祛除病邪;或虽发病,但邪气难以深入,病较轻浅,预后良好。

(3)修复调节 对邪气侵入而导致的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形质损伤、精血津液亏耗及生理功能失常,正气有自行调节、修复、补充的作用,可使疾病向愈。

(4)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正气充足,可促进脏腑经络之气的运动正常,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不息,可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的功能,使之正常发挥,并推动和调节全身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使之畅达而不瘀滞,从而防止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以及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 “内生五邪”的产生。

正气与发病

正气的强弱是决定发病与否的关键因素和内在根据。故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之所以能够侵袭人体而致病,是由于正气虚弱,故 《素问·评热病论》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亦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正气不足,是病邪侵入和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有: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邪乘虚而入,疾病因之发生;或正气不足,适应和调节能力低下,也易对外界的情志刺激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应而发为情志病。

(2)正虚生邪而发病 正气不足,调节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能力下降,易致脏腑功能紊乱,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可 “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导致病理产物的积聚而引起新的病变。如 《灵枢·口问》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3)正气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正气充盛,奋起抗邪,邪正相搏剧烈,多表现为实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津液亏损,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若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易于深入内脏,为病多重。因此,正气的盛衰不仅决定着发病与否,还与病证的深浅和性质有关。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辩证。

⊙图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