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西古道上的西落坡村与马致远故居遗迹

 行旅人575987 2019-12-02

P1 京西古道上一处叫西落坡村大寨的遗迹,据说这里曾是京西古道古道重要的歇息处。

P2  京西古道上过往行人在此饮茶休息、闲坐远眺山谷胜景,极是怡神。可惜的是茶亭已无亭,惟余残垣断壁、檩柱骨立——听说前几年还有人住的。门头沟西落坡村大寨

P3  据《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记载:“碉楼的北侧是大寨。大寨呈长方彤,南、北长350米,东、西宽50 米,南高北低,坡度在10度以上。大寨的最高处有一个四合院,院子很大,宽敞明亮。房子新,旧兼有,南房后面还有碾房、古磨、石臼,并设有后门,看来是专门加工粮食的地方。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大寨

P4 大寨的四面围墙围墙宽1.8米,离约3.5米,形制比长城的墙窄,比一般民间大墙宽好多,据老人讲,在高墙的上面有1.2米高、30厘米宽的堞墙,.此设置是专门藏匿兵丁的。大寨之内是用来圈养马匹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情况,上面的兵丁能立刻上马出击。据老人讲,中原人称元朝士兵为“鞑子”,自古人们就叫大寨为“鞑寨”。在大寨的地下还建有地道和暗堡,真可谓能攻善守、设施齐全。现在看来,与马各庄村北的马圈、将军坨古战场及其村内的古地道一起,应该是一套相对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京西古道上的上的军事遗址--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大寨

P5 据《北京市门头沟区军事志》记载:“落坡大寨 建于西落坡村两条山谷之间的高地上,地势异常险要。大寨呈长方彤,南、北长350米,东、西宽50 米,南高北低,坡度在10°以上。大寨的最高处是1个宽大的四合院,南院房后面还有碾房、古磨、石臼等加工粮食的工具,并设有后门。大寨四面围墙用石头垒砌,外侧高约7米,内侧高约3.5米,围墙宽1.8米,形制比长城的墙窄,比一般民间大墙宽好多。 寨墙的上面有1.2米高、30公分宽的堞墙,用于藏匿兵丁,大寨之内是用来圈养马匹的。发现情况,兵丁可策马出击。山寨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寨墙内外有地道相通,地上地下的防护连成一体、上下呼应。”京西古道上的上的军事遗址--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大寨

P6 据《京西军事遗址》记载“王平镇西落坡村有个古山寨通常称为“大寨”。建于两条山涧之中的高地上。东西两条山涧现在仍有水流淌。大寨呈长方彤,南、北长350米,东、西宽50 米,南高北低,坡度在10度以上。大寨的最高处有一个四合院,院子很大,宽敞明亮。房子新旧兼有,南房后面还有碾房、古磨、石臼,并设有后门,看来是专门加工粮食的地方。京西古道上的上的军事遗址--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大寨

P7 在高墙的上面有1.2米高、0.3米宽的女儿墙,墙上可以行人,西面有一段长有10余米的墙保存较为完整。据说此山寨大墙是专门藏匿兵丁的,大寨之内是用来圈养马匹的。也就是说一理发现情况,上面的兵丁能立刻上马出击。寨里寨外有地道贯通。中原人称元朝士兵为“鞑子”,自古人们就叫大寨为“鞑寨”大寨是“鞑寨”的谐音。现在看来,与马各庄村北的马圈、将军坨古战场及其村内的古地道一起,应该是一套相对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京西古道上的上的军事遗址--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大寨

P8(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大寨 )

P9(京西古道上的上的军事遗址--门头沟韭园村的西落坡村

P11 (这是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做小买卖人

 P12  韭园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叫马致远故居的遗迹,据说这里曾是古道重要的马致远住处。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马致远故居遗迹)

P13 马致远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马致远故居遗迹)

P13  马致远的故居在史书或传记上从来没有记载,却是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当地人口口相传至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正是对此处景观的真实写照。咏诗思人,马致远令人景仰。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马致远故居遗迹)

P14 这是有一个坐西朝东的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小桥流水,门前有座的影背墙;上现在写着“马致远故居”。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马致远故居遗迹)

P1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的五句诗,看来明净浅显,平淡无奇,实际则是作者经过周密的观察和体味,再进一步提炼熔铸而成。作者下笔有神、惜墨如金,字斟句酌,可见写作之精心。门头沟韭园村的西落坡村马致远故居遗迹)

P16 马致远的散曲在元代也是名家,今有辑本《东篱乐府》。“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数十六首,残套数七首。他的散曲的内容比较狭窄,同其他散曲作者一样,描写的范围不外叹世、风情、写景而已。门头沟韭园村的西落坡村马致远故居遗迹)

P17 散曲是元代流行的一种抒情诗的样式,形式略同于长短句的词,但更为俚俗和灵活,可以加进衬字。散曲和词都源出中唐时期的民间长短句歌辞。这种长短句到了文人之手,便成为一种新体诗------词,在两宋时期高度发展,宋词和唐诗先后辉映。晚唐以来,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民间曲调和部分外来曲调,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行的北方散曲,也称北曲。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马致远故居遗迹)

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

P20 门头沟韭园的西落坡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