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敏感期:孩子6岁之前就算再难,也要逼他养成这些思维习惯

 新能源A 2019-12-02

听闻北京海淀区的4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做起正负数以及小数点分数的加减运算了,仔细想想这还是之前我们上小学四年级以后才接触的知识点,幼儿园择校就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豆妈表姐家的小孩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她可是守着三天三夜来准备开启这次“幼儿园争夺战”,关键争议点其实在于“需不需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尤其是数学方面。爸爸妈妈们应该都知道数学很重要,也常常将智力水平与其挂钩,以后到了高考也是一个最吃香的拉分项。

如果数学好,证明孩子观察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很不错,自然也就不必担心学习问题了。 但是,很多家庭也和我表姐家一样,对于什么时候该给宝宝做数学启蒙却很模糊,太晚了怕跟不上进度,太早了又怕消耗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数学启蒙问题呢?

关于认识“数感”

数感(number sense)是一种对“数”的直观概念,是理解一个集合的数量以及用数来表达这个数量的能力

较强的数感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前后学好算数的关键,因为它一是将唱数和数量联系起来,二是增强对“多”和“少”的理解,三是帮助孩子进行估算和测量。

会数数,甚至会5以内的简单加法,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数感得到了充分发展。

咱们举个例子: 在孩子面前放两个盘子,一个盘子中有4颗草莓,另一个盘子有5颗。不让他数数,仅用肉眼观察,孩子能迅速判断出哪个盘子里的草莓多吗? 如果家长在白纸上写下"5",让孩子指出哪个盘子里的草莓数量跟"5"匹配,孩子能答对吗? 以上这些都涉及孩子的数感。

儿童的“数字敏感期”在5-6岁左右

5岁开始,孩子们的数学启蒙进入了一个分水岭——他们开始接触数学运算了,他们开始理解立体了,关于数学的一切,在这里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当孩子已经了解了空间、位置、数量等概念以后,他们可能会总结出许多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推理出结论,即使有些孩子总结能力比较弱的话也不要心急,我们可以随时拿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动起小脑袋,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例如,有一次和豆豆玩积木,我故意将积木按照三个黄色、三个蓝色、三个红色间隔摆成一排,豆豆看到了,立刻跑过来帮忙,按照我之前摆放的规律一颗一颗把积木摆好,这就是他所发现的排列规律。

学会发现身边的数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数字,比如爸爸妈妈的手机号,故事书里的页码,日历上面的数字,电梯里的数字等等。当孩子接触了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他们才会领悟到数字有多种用途,这些不仅仅是用来数数或者表示“多少”的。

而且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即使是对数字的理解,也需要反复的不同方式的引导。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数感”训练积累,孩子才会真正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之后学会加减运算更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比如点卡游戏、扑克牌、骰子和多米诺骨牌,这些都是培养数感的利器。

孩子进入3岁后,他们对生活中的车牌号、时间、手机号码等各种数字都有兴趣,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妈妈的手机号是多少?有几个人?几加几等于几?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此时的孩子对抽象符号发生了兴趣,喜欢认识数字、画字数等。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到了5-6岁阶段突然之间就会算算术了。这 家长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宝宝的运算能力的发展, 比如是坐公交车坐几站,每站几分钟,到学校要多久?或是坐电梯从家里到楼下要几分钟这类源于生活的问题。

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别急于求成,6岁前“数感”没启蒙好,报了再多的奥数算术班,也只会让孩子们一头雾水并且对数学产生恐惧。

数学敏感期:孩子6岁之前就算再难,也要逼他养成这些思维习惯
数学敏感期:孩子6岁之前就算再难,也要逼他养成这些思维习惯

锻炼全脑开发适合5-6岁孩子的数学启蒙图书套装来啦,它有别于传统学习,让孩子们颠覆之前对“游戏”和“学习”的概念,图书作者来自日本的大井恒晴认为,“游戏很愉快,学习很痛苦”这样的想法是后天的成长环境造成的。

数学敏感期:孩子6岁之前就算再难,也要逼他养成这些思维习惯

这套图书68元,共有4本,每本才17元,这每一个17元就能保护好孩子对数学的求知欲望,无论是否在起跑线上抢赢了其他孩子,都不要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浇灭我们对孩子数学启蒙的热情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