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食同源,吃出健康

 奇克99 2019-12-02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中药与食物同时起源,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药食同源清单

祛风散寒:生姜、香薷、苏叶;

疏风清热:菊花、桑叶、豆豉;

清热生津:葛根、芦根、青果;

清热利湿:栀子、淡竹叶、赤小豆;

清热解毒:马齿苋、金银花、鱼腥草;

清热利咽:余甘子、罗汉果、胖大海;

化痰止咳:橘皮、白芥子、杏仁;

化痰软坚:牡蛎、昆布;

健脾化湿:茯苓、扁豆、薏苡仁;

健脾益肾:山药、莲子、芡实;

驱虫:榧子、乌梅、花椒;

消导:山楂、麦芽、鸡内金;

温里:茴香、胡椒、丁香;

芳香化湿:砂仁、藿香;

祛风湿:忍冬藤、木瓜、乌梢蛇;

利水消肿:椒目、赤小豆、郁李仁;

宁心安神:酸枣仁、莲子心;

通便:蜂蜜、火麻仁、黑芝麻;

行气:佛手、香櫞、苏梗;

活血:红花、桃仁、玫瑰花;

止血:小蓟、槐米、白茅根;

收涩:白果、肉豆蔻、莲须;

养肝明目:枸杞、决明子、桑椹;

补气:人参、甘草、大枣;

补血:阿胶、龙眼肉、当归;

滋阴:玉竹、百合、黄精;

助阳:覆盆子、丁香、益智仁。

中药的四性五味

四性具体表现:即是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寒热偏性不明显的即为平性。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药材多具有温里散寒的特性,适用于寒性病症。

五味具体表现:即是通称的辛、酸、甘、苦、咸五种药材滋味,另还有淡味,五味作用特点在于“辛酸、甘缓、苦坚、咸软”。

食物的性、味、功效与分类

中医学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性”、“五味”的不同性能。“四性”指食物的寒、热、温、凉;“五味”指食物中含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味道。

食物的四性

  寒凉:有清热除烦的作用,适于炎热的环境及阳热体质者,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实证。

  温热:具有助阳御寒的功效,适合于寒冷阴寒体质者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虚证 。

食物五味功能

酸(涩):能收敛、固涩,如乌梅、石榴等 ;

苦: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 ,如苦瓜、杏仁;

甘:补养、调和、缓急止痛,如大枣、蜂蜜、饴糖; 

辛:能发散和行气,如生姜、大葱 ;

咸:能软坚散结,如海藻、 海带。

辩证施膳

  辩证施膳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因证施膳、因时施膳、因人施膳和因地施膳。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等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食疗特点:预防为主,滋补强身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

未病饮食:中医食疗通过研究如何烹饪和食用,保证机体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远离疾病。中医食疗还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直接用来预防某些疾病。如:大蒜、生姜、葱自可预防感冒;鲜白萝卜、鲜橄榄煎服可预防白喉;生山楂、红茶、燕麦可预防动脉硬化;薏苡粥预防癌症等。

已病饮食: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饮食疗法对于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者作用明显,此时人体因正气不足,机体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出现虚弱、不足或衰退等,适当进补食治之品,既是治标,更为治本,标本兼治,药食化一。

饮食致病:食物有辛、酸、甘、苦、咸五味,分入心、肝、脾、肺、肾五脏。五味调和方能对五脏起到全面的滋养作用,从而使五脏之间的功能保持平衡协调。如果不注意五味调和,偏嗜某一味食物,非但不能滋补健身,反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过食酸伤肝,过食咸伤肾,过食苦伤心,过食辛伤肺,过食甘伤脾。

认识误区:

×食疗用药是绝对安全的;

×食疗方药适用于所有人;

×慢性病可以用某种药食治愈。

行为误区:

×无虚滥补;

×补而求全、求贵、求多。

专家简介

郭会领

 

  郭会领,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在河北省中医院从事中药工作近20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15级、2016级河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药专业)传承班学员,2018级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河北省药学会医院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院药学部

  河北省中医院药学部现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占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4%,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23.9%。药学部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医教研实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队伍。连续多年获得院级“先进科室”称号。

药学部现有临床药师14名,分别在脾胃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及心血管科5个临床专业科室提供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师梯队合理,85%的成员在40岁以下,人员年轻,有朝气,有活力。

医院高度重视药学部工作,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标准中西药房及煎药室,配备自动发药机,装修具有古典特色的门诊中药房;正在建设中的静配中心;在医疗用房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独立设置临床药学室及药学部示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

门诊药房窗口专门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临床药师轮流值班,开展门诊用药咨询,解答患者在用药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医院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9号

乘车路线:乘坐1路、5路、28路、41路、42路、60路、116路在“省中医院”站下车即可。地铁一号线体育场站下车东行200米路北即到。

客服电话:0311—690951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