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食物的5种味道,助你调理身体、滋养五脏!

 至诚金方 2020-08-18

“食养”一直是中医治病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意在治病过程中,除了用药并严格掌握用药法度外,就是要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正如俗话所说的“三分治病七分养”,可见治病过程中“食养”的重要性。

而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咸、甘、苦、辛)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食物中的“五味”分别有什么功效?在食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药食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另外还有淡、涩、滑等比较特殊的味道,由于这类味道的食物或药物都比较少见,所以通常就用五味来概括所有的味道。

《黄帝内经·素问》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与五脏有着特定的“亲和性”,口味的偏好并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直接影响着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

古代医家非常重视对饮食五味的调节,如果药食五味过偏,就会变成致病因素。而中药治疗就是利用五味之偏,以纠正偏性的脏气,从而起治疗疾病的作用。




酸入肝:补肝收敛




“酸入肝”意为某些酸味食物或中药有补肝的作用,且主要是补益肝之阴血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肠、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症。

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酸枣仁可补肝血,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白芍养肝敛肝,赤石脂固崩止带等。另外,酸性的食物如梅子、柠檬、菠萝、桑葚等都可以滋养肝脏。

注意:酸味可以收敛,但外感病邪气侵犯人体时,如果吃酸性食物,就会把邪气留在体内,不利于疾病的痊愈,中医谓之“敛邪”。




辛入肺:宣发肺气




“辛”即为辛辣,“辛入肺”意为某些辛辣的药物或食物善入肺,以宣发肺气。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

另外,我们常吃的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可增强肺气、祛风散寒、通顺血脉、舒筋活血。

注意:虽辛味能发散行走,但发散行走的同时就很容易带来对气血的损耗。所以气血不足的人,如果需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就需要酌情减量,以免对气血损耗太过而伤正气。




苦入心:清泄火热




“苦入心”意为某些苦味食物或中药,善入心以清泻火热。

苦,“能泄能燥”,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用于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

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另外,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或小肠经旺的人群,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苦瓜、苦菜、苦笋、萝卜叶、大头菜等。

注意:虽苦味药能清热,但是清热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对胃气、阳气的损伤。所以平素脾胃不好,阳气不足的人,如果必须清热,就需要慎用苦寒,可以部分的用甘寒药来代替。




咸入肾:滋养肾气




“咸入肾”意为某些咸味食物或中药,具有补益肾脏的作用。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说,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用于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海马、紫河车可补肾阳,龟甲、鳖甲可补肾阴等。

另外,食物中的海带、紫菜、海参、牡蛎等咸味食物,也都有养肾之功。

注意:咸入肾,并不是说多吃盐就能补肾,其实过量食盐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等病变,因此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人群要少吃盐。




甘入脾:补益脾胃




“甘入脾”意为某些甘味食物或中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甘,“能补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多用于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党参、黄芪健脾补气,砂仁、肉桂温脾补阳等。

另外,山药、大枣、蜂蜜、扁豆、龙眼、薏米等甘味食物都有健脾之功。

注意:适量地吃点甘味食物可以补益脾胃,但是如果过量就很容易造成壅滞。痰湿或者湿热较盛的人,就不能过食肥甘厚腻之物。

最后提醒大家,我们利用五味治五脏的理论治病的时候,必须将一点谨记,凡事都有度,过用或者误用都会有弊端,所以要正确理解、合理运用。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