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很有趣

 gm63 2018-09-20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健康的状态下,相互配合,高速运转,但我们的身体在长时间的高速运转下难免会出现问题。

人体有些疾病,是因五脏虚弱,能量不能及时供给身体所需营养所导致的,只要及时补充能量,身体就会恢复健康,这时候可以用食补调节,效果非常明显。

《黄帝内经·素问》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五味与五脏有着特定的“亲和性”,口味的偏好并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脏腑健康。

《礼记·内则》中言: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后世医者据此认为春多食酸补肝,夏多食苦补心,长夏多食甘补脾,秋多食辛补肺,冬多食咸补肾,以此指导五季的饮食调养。如不注意或不重视这些宜忌原则,强行多食,百病由生。

那么,什么样的食物才符合身体的需求呢?

在中医学里,食物的味道大体有5种,即酸、甜(甘)、苦、辣(辛)、咸,这五味在人体里分入五脏。如果能将这五味合理摄入,便可使身体所需的营养达到一种平衡。

01

酸入肝

“酸入肝”, 可以理解为某些酸味的食物或药物有补肝的作用,且主要是补益肝之阴血。

如药物中的酸枣仁可补肝血,白芍可养肝血敛肝阴,山萸肉可补肝阴等;水果中,酸枣仁、梅子、柠檬、菠萝、桑葚等味酸可养肝。

02

甘入脾

“甘入脾”, 是指某些甘味的食物或药物有补脾的作用,而且主要是补益脾之阳气。

如药物中的人参、党参、白术、黄芪、甘草之类皆味甘可补脾气;补骨脂、益智仁等可补脾阳;亦食亦药的山药、大枣、蜂蜜、扁豆、龙眼、薏苡仁等都有健脾益气之功。

03

咸入肾

“咸入肾”,并不是说多吃盐就能补肾, 其实过量食盐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等病变。这里是指某些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有补益肾脏的作用。

如药物中的鹿茸、紫河车、肉苁蓉、蛤蚧、海马等都味咸性温能补肾阳,而咸寒之龟甲、鳖甲可补肾阴;食物中的海带、紫菜、海参、牡蛎等也都有养肾之功。

04

苦入心

“苦入心”,并不是指苦味能养心。观能养心之气、血、阴、阳的药物多是甘味,而非苦味。如人参、西洋参、甘草甘以益心气,当归、龙眼肉甘以补心血, 酸枣仁、柏子仁甘以养心阴, 附子、肉桂甘而热可助心阳等等。

“苦入心”

方朝晖教授指出,“苦入心”应指苦味的药物、食物善入心以清泻火热。如黄连、丹参、木通、栀子等药物味苦善清心火,苦瓜、苦菜、苦笋等食物也都味苦有助于降心火。

05

辛入肺

“辛入肺”,也并不是指辛味有养肺的作用,观常用中药中能补益肺之气、阴的药物多是甘味而非辛味。如人参、党参、黄芪之属皆甘以补肺气,沙参、麦冬、玉竹、百合之类皆甘以养肺阴。

辛“能散”,“辛入肺”应指辛味的药物、食物善入肺以宣发肺气。

如药物中的麻黄、细辛、桔梗等都味辛能宣发肺气,葱、蒜、韭菜等辛味食物也都能宣肺。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方朝晖主任分析指出:五味应五脏,五脏应五季。

春季宜增酸

春相应的肝气是一年中最旺盛的时候,肝气主升主动,酸味收敛,此时适当摄入些木瓜、酸枣、梅子等酸味食物不仅不会使肝气过亢,反而可以通过养肝阴而制肝阳,防止肝气过亢为病。

夏季宜增苦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物质,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除烦、健胃等功用。

入夏之后,当有味觉减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功能障碍时,吃点苦味食物可刺激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强食欲。

长夏宜增苦增甘

长夏是指夏末秋初之时,天气依旧炎热,饮食方面要注意两点:

☆一是依然应适当“增苦”,既能清热泻火,又可燥湿健脾;

☆二是要适当“增甘”,因“甘入脾”健脾。

如适量摄食山药、薏苡仁、扁豆等,既可甘以健脾,还可化湿。

秋季宜增酸增甘

秋季万物收敛,肺气肃降应之。此时肺宣发于肌表的津液减少,而见皮肤干燥。

饮食可适当“增酸”,摄食些山楂、柠檬、柚子、苹果等滋养肺阴;

“增甘”有助于健脾以益肺,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之类的甘味之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防秋燥。

冬季宜增咸

冬季宜增咸,不宜增苦。冬季气候寒冷,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肾脏与冬相应,肾藏精,主生长发育,此时肾精宜藏宜养不宜泄。

咸入肾补肾,饮食上应适当“增咸”,如海带、紫菜、海参、牡蛎之品皆可养肾。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