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一个个清脆婉转的童音,诠释了大人们不能诠释的诗词之美、韵律之美。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16个家庭,40余位成员,跟随“中国诗词地理(第三季)——绍兴若耶溪”诗词之旅游学团,探访若耶溪的幽胜,崇敬大禹的丰功伟绩,怀念兰亭的曲水流觞,感受黄酒小镇的韵致,感慨云门寺的兴衰,在自然和历史的结合中,享受成长的乐趣和诗词的美好。 (探访大禹陵,了解“九州”之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犹闻可怜处,更在若耶溪”(唐.宋之问《泛镜湖南溪》)……江南山青水秀,溪流何止千万。但能象若耶溪那样成为“江南名溪”的却屈指可数。 一条若耶溪,一条诗歌之路。历朝历代,直接吟咏若耶溪的诗篇,俯拾即是,精美绝伦,流光溢彩。光是李白就写了不止一首诗吧。“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唐.李白《越女词》)、“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看西施采莲的人,把若耶溪的两岸都塞满了…… (风光旖旎的若耶溪) 这么美的一条溪流,可惜被今人改名成了很俗气的平水江。知道“若耶”的含义吗?据说,它是古越语,就是“美丽”的意思。 让我们驻足若耶溪,尽情感受江南名溪之美吧! 名字改了,风景依然是美的。游学团在此合影留念,遥想当年看西施采莲时的摩肩接踵。 绍兴镜湖是诗人贺知章的故乡,他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小学教材中必背的诗歌。这位当年的状元,在长安做官、写诗、第一个赏识了一个叫李白的大诗人,还被杜甫誉为“饮中八仙”中的第一号人物:“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就像乘船,掉到井里面了。你猜怎么着,睡着了。八十六岁的诗人,告老还乡,写下了两首著名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世界上最好听的乐章) 可惜现在的镜湖湿地,游人太多,白鹭也不敢停留了。而有野趣的地方,我们千寻万找,走到了门口,大巴士开不进去。只好神往一下…… 江东书院编辑的专用教材,人手一本,不仅仅有诗歌,还有历史、地理、人文,大禹治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美女西施……一个个遥远的故事,就发生在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个地方,与这群人,听这些故事,念这些诗……这就是我们的学习场”,同行的语文教育专家如是说。 (一路风景一路诗) 陆游是诗人之中的诗人,一生写了近万首诗歌,那自然不可缺少。“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游学的大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诗人就是陆游。 绍兴是中国第一美女西施的故乡。是西施红颜祸水,导致了吴国的灭亡吗?唐代诗人罗隐表示有不同的看法:“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这首著名的翻案诗歌,获得了无数人的共鸣。孩子们也同意罗隐的看法呢! (嬉水兰亭边) 朱庆馀是绍兴人,他在高考前以小媳妇的口吻写了一首诗歌,呈现给大诗人、水部员外郎张籍,怯怯的,探问老公的想法、公婆的态度,表达了自己面临人生重大考验时候的惴惴不安。张籍极为欣赏这首诗,也以美女做比拟,表达了自己的欣赏之情“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唐.张籍《酬朱庆馀》)。 这一问一答,已经成为诗歌史上著名的佳话。 (腹有诗书气自华) 绍兴,不仅仅是诗词之城,更是诗人之城。这里文脉不断,诗人辈出。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穷人王冕成为大画家、大诗人的故事总是最励志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答客诮》),鲁迅、秋瑾,不是以写诗而著名,但他们的诗歌成就也一直得到世人的推崇。几千年,绍兴的文脉源源不断。 (竟然准备了证书) 从李白到王维,从贺知章到朱庆馀,从陆游到鲁迅,念诗、背诗、赛诗……车上,路边,景中,欢声笑语,弦歌不辍,三天的行程,大小朋友们熟悉了十几首新的诗歌,还复习了几十首不同的诗。 分别之际,大家纷纷相约,相约下一次!是杭州?马鞍山?还是内蒙大草原?或者玉门关?楼兰古国?建议还真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