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上河图里说的这12件事,早就预测了北宋的灭亡……

 画家辰州马典藏 2019-12-02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了。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整幅画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大至寂静的原野,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情节错落与情趣兼备。

画家张择端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崇宁年间北宋开封城生活风俗的景象。给后人留下美的享受,以及珍贵的历史材料。

可奇怪的是,这幅描绘北宋东京城风貌图里,却刻意避开了繁华的东京樊楼,甚至连大名鼎鼎的东京皇家寺院,相国寺也没有提及,反而只是画了些普通的百姓生活。

画家这样反常的设计,是否别有用意?我们来探究一下。

一、长卷怎么看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展开,具有一定的叙事性。

什么叫长卷呢?

长卷画的特点是长,主要分为引首、画心、拖尾三个部分,可以拿在手上,因此又叫手卷。

观看长卷画的时候要拿着画轴的两端,一边看,一边收,就好像是你在观看流动的画面一样,具有动态的美感。

平时我们在博物馆看的长卷,虽然展开了全幅,但是需要观看者一点一点挪步,隔着展柜的玻璃欣赏画作的细节,确实挺累的。

这是因为我们和古人的打开方式不一样。

让我们来用古人的方式,一幅一幅揭开清明上河图的谜底。

二、惊马

展开《清明上河图》,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惊马!

一开始就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画面后面的人抬着轿子,是个有钱人家,这家人的马受惊了,正在往城里冲。

如果冲到城市的主要街道里,那就很危险。撞到人,人会受伤,撞到店铺,店铺会倒,所以后面追赶的人很焦急。

三、望火楼形同虚设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开封城有120个坊。每一个坊都有一个望火楼。在整个区域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望火楼。

在画面里,我们只看到一个有小矮顶的亭子。原来的望火楼被改成供人休息的小亭子。这就埋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

由于防火意识太差,宋徽宗年间发生了好几次大火,最严重的的一次把宋徽宗的5000间房子都给烧了。

数千宫女雨天只能在树下躲雨。

在《清明上河图》中不止一次,提到防火问题。

四、军巡铺官军饮酒成风

我们看到的画面是军巡铺,主管消防的。前面的几个大木桶原来用作储水,现在变成了装酒。而消防官军呢?不见了。

只留下了几个禁军的士兵试拉弓箭。他们要把这几桶酒运到军营里去,准备享用,在出发以前,要检查一下弓箭。

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就有两辆四马拉的空车,准备运走酒桶。

当时的消防工具除了水桶还有麻搭。麻搭就是一个竹竿,竹竿顶端绑上一个圈,用差不多有两斤重的麻绳,把它横七竖八地缠上。

火灾初期,用这种麻搭粘上泥浆,去扑打火苗,很快火就能熄灭。

但《清明上河图》里的麻搭,没有一个是绑上麻绳的,说明当时的消防设备准备的极其不充分。

五、撤防的城门

我们知道每个都城都有城门,城门起着全城中重要的安防作用。

城门盖得越高大,越坚固越好,通常还要有重兵把守,有可疑人士过来要进行盘问。

那么画面里的守城官军呢?不见了,被撤防了。

据北大教授荣新江考证,整个《清明上河图》里只有一个人是外国人,就是图上这位牵骆驼的。

当这个域外势力进城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去盘问他,肆无忌惮的扬长直入。

这也是画家在悄悄地给欣赏者提醒,国家的安防问题,是重中之重。

六、沉重的商税

我们看到的这个场景是,进城前,税务部门的官员向运送纺织品的商人收税。

在宋代,税收最高的商品就是纺织品。

我们看到这个场景里,税务官要了一个数,他对面的商人张大了嘴,显得很吃惊。

因为这个数字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这说明当时税收很高。在北宋时期,有时纺织品的税甚至能高到百分之十几。

北宋爆发的一些农民起义,就跟过高税有一定关系。

因为朝廷要养活一大批冗官、冗兵。北宋的官员机构是很庞大的,而且官员的工资是相当高的。甚至是清朝官员的2-7倍。

因此有清朝学者说,北宋的税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

七、慵懒的士兵

这幅图里,在衙门口有四五个东倒西歪的士兵,有的在打盹,身边有两个文件箱。

这支队伍准备出门,递送关键的文件,出发前这样懒散的状态,被画家敏锐地捕捉到。

与之对比,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准备喝酒的时候,这些官兵在却精神抖擞的整理武器、驾车。

这就是对士兵平时懒散工作状态的鲜明讽刺,也是给欣赏者善意的提醒。

八、城市缺乏管理

纵观全图,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城市从消防、城防到街道,没有一个负责管理的官员。造成了整个画面拥挤不堪。

没有人管理的话,桥上就差点出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我们可以看到河道里摆动着一艘大客船,北宋的大客船,载客数量非常大,能载300-400人。

这艘客船被纤夫拉到桥跟前的时候,忘了提前把桅杆放下,船的桅杆很有可能跟桥梆相撞。很可能造成船桥俱毁人亡的局面。

按照正常的河道管理规定,应该由政府官员,在船与桥行驶到一定距离的时候,示意船夫收起桅杆,用打撸作为动力将船划过桥洞。

因为纤绳的一端系在桅杆上,纤夫拉纤的时候只看路,根本没注意到桥洞。大船驶来的时候,桥上的行人一阵惊呼,招呼船夫把桅杆收起。

随着船的距离越来越近,大家紧张的心情已经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船上有一个船夫急中生智,用长长的桨马上顶住桥梆,起到一个急刹的作用,给后面的船员争取出时间,降下桅杆。

我们看到的画面已经是桅杆降下去一半,船也渐渐停住了。这起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才艰难的避免了。

这里给我们造成了一个思索,北宋负责管理河运的官员到了哪里?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幅画面里,虹桥上摆摊设贩的人非常多,占道经营非常严重,桥面非常拥挤。

骑马的武馆和坐轿的文官相遇,桥上、桥下形成了这种富有冲击性的场景。

这就是北宋官员长期不作为造成的恶果。

九、严重的占道经营

北宋的官员们因为俸禄足够多,有的人在街边开起了店铺,然后租售出去。

为了租售的面积更大,他就不断的额外搭建,逐渐占用街道上的公共空间。而临街的小商小贩,不得已,只能到桥面上去售卖东西,造成了道路日益狭窄。

朝廷虽然制定了许多规定,但是并没有被这些官员们有效的执行。

天长日久,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

你想想,火灾的时候,消防车拉着水,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着起来,却被人流挡着,根本过不去。

十、严重的屯粮问题

我们看到汴河里有很多货船,其中有一半都是粮船。但这是私粮船。因为凡是官粮,周围一定要有士兵持械在场的。

北宋初期,宋太祖定下一条规定,开封城里的粮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里,要保证京城的粮食能够满足供应。

到了哲宗年间,贮备的粮食足够京畿一代享用九年。

于是蔡京给宋徽宗出主意说,可以用朝廷买粮食的钱,去江南采购花石纲,把江南的奇花异草运到开封来建艮岳。

那时候买官粮的钱和官船大多都用来运花石纲,所以私家的粮船才有机可乘。

果然,张择端画完这幅图过了四年,开封的粮价就涨了四倍。

到北宋后期,商人已经完全控制了京城的粮食。

十一、严重的党争

在城门口我们可以看到有人拉了一车东西,上面盖了一块苫布,仔细看去像是是用毛笔写的草书。

它周围还有精致的裱边,原本是粘在屏风上的大字书法。

这么好的字,怎么用做了苫布?

非常有可能是当时写这个字的人出事了。

谁呢?苏轼、黄庭坚等。这些是旧党,宋徽宗斟酌再三,还是决定不用这些旧党,下令让蔡京督办。

所以朝廷里人人自危,害怕被宋东坡这些旧党牵连。所以把他们的墨迹、著作,赶紧处理出去,一半是出城之后,一把火烧掉。

因为城里多是木制型建筑,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要出城烧。

张择端很可能是借这幅画,来表现对于这些旧党的同情。

因为苏轼曾经在张择端的老家苏武做过太守,张择端小时候可能听说过苏轼的事迹。

十二、鲜明的贫富差距

从这幅图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贫苦的挑夫进了城,想要到这件小茶铺喝完茶。

这种小茶铺喝一碗茶,只要一两文钱,这个挑夫脱了衣服,摸遍了口袋,也没找到钱。

我们看到这个挑夫在树底下休息,旁边有两个精美的食盒,一看就是给大户人家送食品的。挑夫虽然很饿,但也得忍着,充分地表现出了社会底层百姓的心酸。

反观有很多有钱人在高档酒楼里大吃大喝。

特别的是,有一个有钱人在城门口宰杀一只黄羊。

学者研究说,这是在祭祀路神。

有一个大户人家的朋友在他家住了一段时间,要离开了,为了祝福朋友,他在城门口宰杀黄羊祭祀路神。

这种黄羊,是当时开封最贵的羊。用这种方式送离别的友人,可见其生活的奢靡。

这种严重的贫富差距,也埋下了大宋未来的隐患。

十三、耐人寻味的结尾

从古代人物画长卷的结尾最能查考出画家的艺术匠心,张择端在卷尾设计了三问。问病、问卦、问路。

第一问,是一个妇人带着孩子来赵太丞看病。

赵太丞是御医,从匾额来看,他是专门治疗喝酒所生的病。比如胃痛,胃痉挛这种,他制作的香丸卖得很好。

御医,专门治喝酒引发的疾病,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朝廷饮酒成风,所以导致疾病屡屡发生。

朝廷官员为何屡屡饮酒乃至得了肠胃疾病呢?引人深思。

第二问,是一群进京准备考进士的学子们在卦摊前问卦,卜算命运。

只有担忧的人才去打听命运,这里潜藏着画家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种种担忧。

第三问,是乡下老者在进城时,向人打探道路。

这幅画一语双关,也隐藏着张择端的问题,大宋王朝今后会走向何方呢?

张择端只是一个小小的画匠,没有能力解决。

他把期望寄托给大宋最高的统治者——宋徽宗的身上。

十四、总结

这幅画呈到宫廷之后,获得了北宋翰林图画院获得最高称誉的“神品”,得到徽宗的艺术肯定。

但却被徽宗题签后将该图赏赐给外戚向家,不想再看。

早在张择端之前,就有很多能臣看到了社会危机四伏,奏折如雪片一般纷纷涌到徽宗眼前,可是都没引起徽宗的重视。

徽宗再看这幅图,当然心生不快。

他沉浸在蔡京和童贯给他营造的盛世图景之中,进行着“丰亨豫大”的物质享受,错过了历史给予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靖康二年,金军将南下,将开封洗劫一空,挟持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去往北方草原。

北宋终究没能逃过历史的命运。

以上便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