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看来:九夷之地之所以闭塞,是因为无君子居之

 天穹的雄鹰 2019-12-03

孔子不止一次的感慨自已所处的时代“道之不行”,《论语.公冶长篇》就记载了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叹,孔子还说过“欲居九夷”的话,同样是对道之不行的有感而发。但是孔子接下来的话却让我们看到了君子在一个时代的真正的作用。这段记录的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看来:九夷之地之所以闭塞,是因为无君子居之

九夷,是东方的九种夷人,指山东东部,淮河流域,江苏,安徽等地的夷人,也包括朝鲜。先秦时期对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有东夷、西狄、南蛮、北戎的说法,《尔雅·释地》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至于“九夷”具体是哪些民族,根据《后汉书.东夷传》的记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想要搬到九夷的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居住,怎么能说是闭塞落后呢?”

孔子看来:九夷之地之所以闭塞,是因为无君子居之

对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以朱熹的注释为代表,“君子所居则化,何陋之有?”九夷之地为什么闭塞、不开化,不就是因为缺乏教化吗?朱熹认为孔子“欲居九夷”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一样是抱着同样的心情,都是希望到一个未开化之地践行自己的治国理念,实现大同世界的建立。此处的“君子”自然也就是指孔子自已了。自己如果居于九夷之地,通过教化必然能改变其闭塞不开化的现状。

据清代学者考据,认为此处的“君子”是指箕子。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与比干、微子共称商纣王时期商朝“三仁”。最后比干因进谏触怒纣王而被残酷处死。周灭商之后,微子被封宋国,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就曾经在宋国执政。所以孔子就是微子的后代。箕子则在商朝灭亡后因不愿意在周朝为官,逃亡朝鲜,在朝鲜北部建立了一个小国,史称箕子朝鲜。箕子将箕子朝鲜治理的夜不闭户,淫盗皆绝,成为东方的君子国。说实话真心不知道清代学者考据的依据是什么。

孔子看来:九夷之地之所以闭塞,是因为无君子居之

钱穆先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与朱熹不同,他认为既然有外来的君子居住,这样的地方又怎样能称为闭塞呢?钱穆先生对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一章的理解与朱熹夫子是不一样的,但是也同样认为本章孔子的感慨与“无所取材”语风相近。孔子并没有什么想“欲居九夷”的打算,之所以会说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纯粹就是抒发感情,并不是真正的行程计划。按钱穆先生的理解,清代学者的这些考据就是真正的多此一举了。

何为九夷之地,不是地理上的概念,而是教化水平的问题,这是儒家一贯的理念。在孔子看来九夷之地如果有君子居之,也就不能称之为闭塞落后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泱泱中国之地,如果礼崩乐坏不加以扼制,当发展到无君子居之时,与九夷之地又有何区别呢?所以孔子的回答一方面是对何为无陋之地的解释,另一方面也是对礼崩乐坏现状的担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