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环环相扣、顺理成章 南坞镇一中理化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南坞校园奇葩 2019-12-03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环环相扣、顺理成章
南坞镇一中理化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12月3日上午第三节,在南坞镇一中理化教研组组长张富霞的组织下,本学科的全体教师齐聚八(4)班教室,听取马要云老师执教的物理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核心,是让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设计实验,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采取以导为主的策略,及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规范,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课堂上,马要云老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为主线,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归纳物理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多媒体动画,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再通过凸透镜成像光路图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光路图的理解。

       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马要云老师设置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发他们观察、探究与思考。
通过学习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能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

       由于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词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因此马要云老师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初步了解试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最后根据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和实验现象总结出如下成像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即: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当u=f时,不成像。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觉得马要云老师讲的这节课,从学生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出发,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屏幕上的图片”的活动,引入课题,学生觉得亲切、熟悉,探究设计的问题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环环相扣、顺理成章,让学生既复习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扫清了障碍;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又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