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货人怎么能没有经济学视角?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12-03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在封建土地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目的就是自给自足,流通只为调剂余缺。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下,商业资本和主要生产资料转变为产业资本,商品生产只为流通,资本经由商品生产流通而实现增殖。

一、经济运行

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驱动商品生产无限扩大直至供应严重过剩,信贷扩张使得供需矛盾积累并被掩盖着,最终导致市场盛极而衰。资本骤然退出,人人争相变现,产品滞销价格暴跌,行业进入去产能过程,直至市场再次走到供不应求。

金融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人们在谈论所谓的定价权话语权。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强化,贸易自由化趋势,推动了期货市场逐渐发挥了市场机制主导作用,期货交易将成为世界范围商品交易的主要机制和贸易平台,同时也成为国际利益博弈的机制平台。当代金融成长为宏观经济的核心和中流砥柱,也更加速了经济结构变化的累积效应和市场矛盾的推波助澜,这同时也造就了经济和市场的不稳定,经济周期缩短了,市场价格涨跌更剧烈了。

当代交易所市场的交易量远大于现货市场交易量,使得商品交易大大超越了实际需求量,金融投机推动市场价格涨跌更为剧烈。这个过程中资本越来越集中,同时产业资本银行资本融合而演化出更为纯粹的金融资本形态,并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经济活动越来越金融化和虚拟化。

二、经济周期

商品供需变化的规律属于这个世界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结果,最终要导致经济危机市场危机和金融危机,并以周期性的方式发生。技术进步和资本趋利本性是商品生产过剩的根源,导致商品供给总要超过需求。资本退出的过程,也是价格崩塌和持续下行的过程。但是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法则使得消除过剩的过程剧烈,资产争先恐后变现,从而导致价格持续剧烈下跌。经济周期就是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产品过剩的发生和再发生,繁荣崩塌泡沫破灭迫使弱者退出市场,产能持续退出直至下一轮供不应求局面出现。

经济周期过程又被金融资本力量推波助澜,往往发生更为剧烈的价格变化。因此供需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变化,反过来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供需,决定着资本对商品生产的追捧和退出。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国家干预职能,每当危机来临时,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吹新兴产业,扩大出口向国外转嫁危机。但是从大宗商品期货投资的立场来看,新兴产业是远水不解近渴,政府主导投资,难免要滋生腐败效率低下债务扩张,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恶化结构失衡,经济周期性被进一步深化。

三、市场矛盾

资本逐利性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及市场供需失衡,由此造成市场矛盾,并且助推市场价格经历周期性的上涨或下跌。

在现实世界中,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不可能实现供需长期均衡,商品供应总要被搞得严重过剩,最终要经历痛苦的去产能过程,完全竞争理性决策等自由市场经济均衡理论事实上只是一种理论假设。现实中的投资者,他们的决策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同时也决定了市场是错误的这一市场本质特征。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利益博弈由政策机制逐渐演变为市场机制,参与者范围扩大,交易目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商品具有了财富再分配的投资和投机功能,并且市场交易规模比GDP放大了100倍,由此形成了虚拟经济。金融资本成为宏观经济的要素,实现资源配置。但是金融资本的投机性和高杠杆,以及自我循环的虚拟特征,使它具有了投机性强和高风险的特征,所以它又像是洪水猛兽。但是一切金融资本的活动都离不开实体经济和这个现实的世界,其实它成为了实体经济的风向标和市场矛盾的调节者,它是市场矛盾的生成力量和矫正力量,并且矫枉必然要过正。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投机者的参与事实上成为医治经济危机市场矛盾的一种力量。

市场总要产生矛盾已成为经济运行的本质性规律,并且市场矛盾总在周期性地消长转换过程之中。投资的成功在于深入分析市场矛盾找出市场错误,利用矛盾的发生发展转变过程,利用错误的发生发展和纠正过程而引起的价格剧烈变化的市场机会,万事万物都有其矛盾运动的动因,了解经济变迁的历史过程及当前的市场格局,有助于理解经济运行和市场变化的内在逻辑和趋势成因。着眼于更大的宏观背景来看经济运行和商品周期,有助于理解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源和规律。

自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以来,经济学发展成为派别林立,观点庞杂的学科,我们只能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实践来学习它应用它,让经济学知识服务于我们的投资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