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易雅艺术 2019-12-03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于志学,笔名问津、干城,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冰雪山水画创始人,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传记协会副理事长,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第五届中国美协理事,一级美术师。

冰川雪野犹未尽

文 / 陈忱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日辉月韵乡野银峰》138cm x 34cm x 4

如果,从塞北那广袤无垠的世界,以及“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雪乡美景,用中国传统书画技法,创作而成的绘画传世作品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没有记载,甚至没有哪位画家留下过片纸只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位当代画家,经过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述出来的辛劳和努力,终于成就了表达“墨有韵,白有光”的冰雪山水画,但他却说:“是冰雪山水成就了我”。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北国风光》136cm x 34cm x 4

冰雪山水画,这一绘画风格的产生,是画家于志学先生在近60年创作生涯中的艰辛困惑里,反复实践、苦思冥想并逐渐摸索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绘画样式,是他自己独创而特有的中国山水画的名称。中国山水画分为泼墨山水、重彩山水、浅绛山水、金碧山水和白描山水。而冰雪山水画的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中具有于志学原创性质和特点的名称种类。可以称说,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新元素!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银色世界》177cm x 95cm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如今的东北三省已经很少有较长时间大雪纷飞的自然现象了。而80多年前,塞北的松嫩平原,一年有一半是冰雪的世界。住在平房里的人们,早上起床推不开房门,那是太正常不过了。整夜下的大雪,把房门封上一半左右,是常有的事情。于志学先生出生在1935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窗外大雪纷飞。等到百天那日,又是一场大雪。奶奶说,这孩子是顶着大雪生、大雪长,将来一定能吃大苦,禀性刚强。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雪月风高图》137cm x 69cm

艺术家的创作源泉和灵感的产生,与其过往的原住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于志学先生从小和冰与雪的世界就有着不解之缘!从记事儿起,他就经常坐在火炕上,望着窗户玻璃上面,由于室内外温差而产生的“窗花”,琢磨来琢磨去。与小朋友玩冰车、打雪仗的时候,除了尽情享受着冰雪带来的无限快乐,还时不时的捧起雪来端详。童年里,玩耍中的美好与惬意,融在了与小伙伴们的欢天喜地里,更是把冰雪之美,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脑海里!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高原晓月》136cm x 68cm

喜欢画画的青年于志学发誓,一定要把家乡美丽辽阔的冰雪世界和林海雪原中的雪乡画出来。可这个理想之梦,他似乎想得太简单了!这种简单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高学历”,而不能创新;也不是并非师出名门,就一定眼低手也低。于志学先生毕业于哈尔滨春华美术学校,在这里进行过相对专业的技法学习和训练,肯学能吃苦,所以基础扎实。毕业后,自己干过一段美术服务工作,那时,属于新兴行业。主要从事美术刻字、灯箱制作、会展承办等工作,使他十分了解各种施工材料和多种色彩之间,能够搭配出什么效果。并且具有了多方面的动手能力。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春融》68cm x 45cm

更可贵的是,他更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绘画技法的积累和眼界感悟的来源,主要是阅读量、不惜力的动笔能力和行万里路。这使他学习到的知识和文化积累,变得鲜活而充满生命力,形成了跨界思考和绘画能力的同时,思路绝对不受书画界,这一个行业的局限,且能做到在优势互补中,灵活性和持久性的辩证统一。这一切,使他与受过美术“完全系统教育”,整天想着老师怎么教的!我应该怎么画!而变得举步维艰和固步自封的画家们比较而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不可替代的差异化优势。因此,也就成就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开疆拓土”的胆识和魄力及执行力。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杳古神韵》137cm x 69cm

于志学先生所想要表现的这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找遍中国美术史籍,没有多少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资料。当他拿起画笔,对从小如同吃饭、睡觉熟悉般的冰雪世界,不仅无从下手,就连半张他夜思梦想的“雪景画”都画不出来。画案上的图片资料和从古至今诸多大家的各种画法,特别是自己所谓的刻苦创作的心得,“丰富”的技法,在北方冰雪题材的绘画表达方面,都变得柔弱无力了。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塞外风光》95cm x 180cm

古人画雪,通常都是江南小雪或雪后的山中一隅。一般以在宣纸上留白,与冬季枯槁的景物相比较的方法为主,即靠物托雪;还有一种方法是借地为雪,靠的是染,不是画;另外一种现在流行的方法,甩雪法,即笔杆弹雪。这些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创新的方法,描绘江南小雪或西北飘雪,在技法上完全够用,表现力上也很丰富。但是,在面对着北方大雪之后,茫茫的雪原和厚厚的雪壳子,特别是面对雪乡人家屋檐下,林海中的冰溜子、冰柱子,还有雪与水交汇处的冰凌、冰川创作时,对于绘画创作者而言,那就真的是束手无策了。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林海雪原》 148cm x 90cm

1960年前后的数十载的冬季里,于志学先生每一次走进大兴安岭,可以说对雪性、冰情的了解不可谓不深。循环往复的日子里,白天与当地的人们一起打猎劳作,晚上与老乡们围着篝火拉家常,鄂温克人都亲切地叫他“画家老于”。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夜,也不知道有多少次的颠簸;走了来,来了又走!但他坚信,这里一定有他想要的答案和方向指引。他在寻找一条从冰雪世界的自然之美,走向画中之美,进而抒发其笔墨情怀的“天堑变通途”。(本文有删节)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冰雪山水》94cm x 60cm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塞外风光》138cm x 69cm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寒雀图》96cm x 60cm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月亮之下》69cm x 69cm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雪月欢歌》57cm x 80cm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雪原之春》68cm x 65cm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塞外风光》68cm x 46cm

于志学:冰川雪野犹未尽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塞外风情》68cm x 68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