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舌生津

 竹林雨蝶 2019-12-03

很多做气交灸的朋友,都体会过满口生津的感觉,甜润而惬意。

这是气交灸法的一大显著特点,以简便廉效的方法,非常优势的满足了生命的需求。

天地生人,人乃万物之灵,所以一切针对人类的医术,都应该以满足生命的需求为出发点,不可涂炭生灵,肆意妄为

如果真正明白了气交灸的道理,方法运用得当,每次气交灸都会口舌生津的,您的身体也很自然的受到了濡养。持之以恒,很多看似难以治愈的疾病,就可以不药而愈。

津是什么?气交灸为何会口舌生津?人体生津有何意义?

今天我就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三个问题。

津属于中医的津液成分,《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五脏的运化所产生,包括了汗水、鼻涕、眼泪、唾沫、口水等,《灵枢·九针论》指出:“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由此可见,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之一。

在人体里,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比较清稀易流动,且主要分布在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处起滋润作用的叫做津;比较稠厚,不易流动,且主要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处起濡养作用的叫做液。

气交灸的时候为什么会口舌生津呢?

这要从艾绒说起,大家知道艾草的性温味苦辛,气入肝脾肾三经。用艾草制作的艾绒,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渗透力(关于渗透力另文论述),这股渗透力会引导艾药串入肝脾肾三经,起到帮助血气循行的功效。当然了,前提一定是以端午时节采摘的真艾草为原料的艾绒。如果是非端午时节采摘的艾草,或用蒿草之类制成,甚至混有杂质的“艾绒”,均不在此列。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肝、脾、肾这三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图:

如图所示,我们看到肝脾肾三经都要经过喉舌部位。这是营气的循行,而且卫气的循行,也是要经过喉颈部的。正常情况下,气交灸的艾药归经之后,就能鼓荡卫气,帮助经脉顺利的输送津液,喉舌处就有生津的感觉。

   《灵枢·根结》说“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涌泉,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源泉,内经用了一个涌字,代表水势是暴涌而出,形容卫气的能量较强大。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廉表示舌下的形状,廉还有清的意思。廉泉之意,即如同高山岩缝里流出的甘甜清泉。内经这句话,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足少阴气足,就会舌下生津。

那为何有些人做气交灸感受不到口舌生津呢?

    前提依然是您使用的端午时节真艾绒,如果您灸的艾绒不明不白,那就根本说不清了。在使用真正端午艾的情况下,口舌不生津,一种常见原因是您内心有恐惧、害怕、忧思、多虑、动怒、生气等情志的存在,恐则气下,怒则气上,思则气结,这些情志会导致您经气紊乱,影响津液的输送;另一种常见情况是您下肢踝膝等处存在较重的瘀血或五痹,如下示意图,这些状况也会影响肝脾肾三经输送津液,导致口干舌燥等现象发生。

津液输送不利,则津液枯竭,就会导致肌肤、孔窍、骨节、脏腑、脑、髓等功能失常。怎样失常呢?比如每逢节气之时,有的人做完气交灸之后出现满身大汗,主要也是以上两种原因所致。内经指出:“卫气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又指出“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所谓风府,不是风府穴位,是指二十四节气分别归属的脊柱关节。津脱,就是津液枯竭,心主舌,心又主汗,那些经脉痹阻或情志内障的人,津液输送不利导致津脱,腠理就会门户大开,气交灸才会出现虚汗淋漓。

《素问·刺法论篇》里讲了一个养生方法:“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可见古人非常重视舌下生津,视为强身补肾,延年益寿的一大法宝。

气交灸,法简效宏,利国利民利己利他,只要您懂得了这些道理,懂得辨识和选购优质艾绒,持之以恒的灸下去,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好。

如果您气交灸的过程,口中生津,感觉甘甜,说明此时您肝脾肾的运化功能发挥很好,恭喜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