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晨:40岁,女人的欲望与爱情

 为什么73 2019-12-03
大家好,这里是叉烧往事的荐号栏目
叉少会不定期挑选优质账号推荐给大家。
每个公众号都是通往新世界的一扇大门,希望你能找到你喜欢的那一个。

十点君采访现场,我们想小小地“刁难”姚晨一下。

“都40岁了,您不着急吗?”

姚晨一下子笑出声来:“早着呢,咱们都还没中年。”“其实我不喜欢这个问题。40岁对我们来说,不意味着什么。”


点击查看十点与姚晨的对话

经常有朋友在后台问,哪些公众号才值得看?这个问题,仁者见仁。

可不得不说,如今有一个现象:很多用心做内容、做原创的公众号没那么多人知道,甚至不如只知抄袭、搬运的营销号受欢迎。所以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个值得关注的公众号,也是今天文章的作者——十点视频。

十点视频

ID:sdvideos

简介:深夜十点,看见,更温暖的世界。【青年100】百位时代青年精神图谱,【时间予她】时代女性的人生故事】。【悦读者】每周一位明星名人分享一生之书,【人生博物馆】倾听偏见,拥抱理解。

3年来,我们马不停蹄,为大家拍摄了200多支独家经典原创短片。

我们采访了数百位名人明星大咖。

从流量明星易烊千玺,迪丽热巴,肖战,到标杆女性杨澜,姚晨,马伊琍,孙俪,再到刘德华,白先勇,罗大佑等经典名人……

百位名人明星分享的一生之书,带来榜样名人的人生经验,想看更多名人独家采访,关注十点视频。

我们也用【人生博物馆】记录每一个你我的心声。希望用最真实的人生故事,给每个艰难前行的你,最温暖的力量。

这篇文章是我们借着姚晨监制的电影《送我上青云》的由头,我们与姚晨,有了这番对话。

《送我上青云》,则是一场现代女性的自我发现和寻找之旅。

作为这部电影的监制和主演,姚晨总是那个能不断制造惊喜的人。

内心有大江大河的人,怎么会困守一城一池?

在破碎中重建

姚晨总是在扮演着追寻中的角色。

在《找到你》中,几近崩溃的李捷疯狂地寻找着爱女;


在《都挺好》中,泪痕满面的明玉到处找着失智的父亲,和那个遗失了多年的自己;


在《送我上青云》里,同样是一个关于寻觅的主题。女记者盛男意外发现自己患上了卵巢癌,因此踏上一段寻求爱欲亦是寻找自我救赎的旅程。


在电影中,姚晨饰演的女主角盛男面临人生的诸多困境甚至绝境:

首先是原生态家庭的种种不堪:心智不成熟的母亲,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让她被迫以超乎同龄人的方式去“野蛮”生长;

做记者,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二者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人不得不去面对命运的残酷:

盛男得了卵巢癌后,为了凑齐30万的手术费,曾经心高气傲的她只能屈从现实,想尽一切办法弄钱。

倒霉的盛男,“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点点甜就能填满”。

她遇到文艺青年刘光明,与他交往。

本以为他是她生命中的那点“甜”,谁曾想,在她直白地说:“我想跟你做爱”后,他愣怔须臾,然后便落荒而逃……

盛男的主动出击,大胆求爱, 并不同于以往女追男的那种欢喜冤家题材,它是第一次从身体和欲望的角度,女性向男性发起的“进攻”。

而刘光明的落荒而逃也仿佛是一个隐喻:

在女性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的今天,她们的性权力并未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升,男权社会的性成见仍然固若金汤。

对性权力的争取,不仅是盛男对女人身体需求的关照,更是对内心的关照,是那个被压抑自我的伸展,是对真正自我的寻找。

从《找到你》,到《都挺好》,到《送我上青云》,是女性“寻找”的三部曲。

从外部到内部,从身体到内心,从肉欲到灵魂。

当一个女人更接近那个本质的自我,去努力探索那个真实坦荡的自我时,她的生命才能重新被照亮。

但在电影里,盛男并非一个无比强大的姑娘,她的脆弱和无助都被掩饰在坚强之下。

然而她的勇敢之处在于,能够重建自己的生命体系和存在意义:

“如果一个人永远都无坚不摧的话,这个人不是人,或者他没有把真实的一面留给你。

不要害怕脆弱,怎么了?我们可以重建。”

从李捷到苏明玉,再到盛男,经历破碎与重建,发现与寻找,这本身也是姚晨的自我寻觅和重塑之旅。

没有人生来坚强,但我们得活下去

2018年,姚晨在《星空演讲》中提到自己的“尬与惑”。而今天,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她已对“四十岁”释怀。


“四十岁的女人怎么怎么着?我觉得它不值得讨论,每一个人的人生阶段都是如此的华丽。

我们的生命之火应该是时刻都在燃烧的,这才是我的人生。”

在她看来,当一个社会对女性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脸蛋、身材、年龄。没有人关心女性到底在想什么,没有人关心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所思所想。”

既然没有人关心,抱怨也没有用,那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吧。


没有合适的戏拍,她就自己看剧本,挑剧本。

《送我上青云》的本子,从FIRST青年影展创投会,辗转拿到姚晨面前。她看了,觉得喜欢,不仅领衔出演,还直接监制出品。

这其实是一场“赌博”。

导演是年轻的。80后女导演,此前从未拍过电影长片。

团队是年轻的。为拍成这部电影,她成立了“坏兔子影业”,此前这个团队从未有过磨合经验。

作为电影监制的姚晨,也是年轻的。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个演员,从未完整地跑过一部电影,从拍摄到上映再到宣发的所有工作。

她事事操心。

“预告片剪辑的画面行或不行,音乐行或不行,包括今天看到的海报,因为这海报打印出来跟手机上的颜色完全有色差,它为什么会这样呢,脑子里瞬间就好多个炸弹’嘭嘭嘭'爆炸了......”

她追求极致。


拍最后一场戏时,剧组折腾了两回,第一次去时,已是烟消雾散,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导演主张再去一次,尽管路上要花费七个小时,而且路况不好,但对于追求完美的姚晨来说,她与导演一样,不希望该使出浑身解数时,仍留有余力。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浓雾弥漫,但由于能见度太低,在大雾中,整个剧组迷了路。

好不容易确定了机位,设备架好后,姚晨缓缓地从山坡下往上走,反反复复,她走了很多遍。

最后一遍,她“信马由缰”,走向了山的更深处。冥冥之中,她仿佛被盛男牵引着,穿过层峦叠嶂和重重迷雾,还有生命中的那些至暗时刻,在无人处,失声痛哭。

电影里的盛男:“那么努力,还是要死”,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人:那么努力,仍然一败涂地。


理想主义者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很容易成为颓废主义者。

但有时,把你架在那个位置上,你连颓废和落跑的资格都没有。

“没有人天生生下来,脸上就刻了四个字说‘我要坚强',但她不得不。这个劲儿是每一个普通人身上都会有的东西,就是我们要活下去。”


在人生四面楚歌或者失意潦倒的时刻,很多人都想找到她的“好风”,找到她的依靠,可是,极少数幸运的人等到了,有的人倾其一生,也无法等到和找到。

所以,你要的东西,你自己去争取;争取不来,你可以自己去创造。

愿你有铠甲,也有软肋

在别人看来,这也许仅仅是一部女性现实主义题材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但对于姚晨来说,这是她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回百转的蜕变。

多少人眼中的光风霁月,不过是一个人内心的兵荒马乱。

“它作为导演处女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它很勇敢。它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可以安慰到那些很孤独但是又很勇敢的人。”

坚强只是我们的伪饰,每一个坚强下孤独和软弱的灵魂都需要被理解和慰藉。

这是她的初衷,也是她的悲悯。

所以,一个看上去特别“刚”的人,卸下那层铠甲,你会发现她更多的软。

在演完《送我上青云》后,姚晨仍久久无法走出女主角的情绪。


她深夜发了条微博,“想念盛男。”

在采访里,她说她现在想起这个女主角,仍然怅然若失。


“你也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继续流浪。

很心疼,因为你觉得她依然还会摔得鼻青脸肿,依然还是一个人,可能以后你们的生命中不再会有交集。”

有软肋的人会敏感,容易有破绽,被伤害,但哪怕显得再“不合时宜”,她仍希望自己的内心始终有一块是温热的。

在小确丧中寻找小确幸,是活下去的希望所在。

“我有一天特别累,回来在沙发上就给睡着了,然后迷迷糊糊中,就看到那个很小的身影冲我跑过来,然后就在我脸上亲了一下,一睁眼,我们家儿子看着我呢。哎哟,当时一下子就觉得心都化了。就那一刻你会觉得,有人爱你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坚强是我们的护身符,但“柔软”于我们,成了与这个世界,与他人通关的最幸福的密语。

信仰是我们生命中的光亮

曾有记者问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你怎样看待命运?你是一个宿命论者吗?”

她答:“是。多番挣扎反击,仍一筹莫展。”

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与命运博弈的过程,百般挣扎,困兽犹斗,但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阵地,向着生命的制高点,一次次地吹响号角,发起冲击。


就像姚晨,当每个命运转弯来的时候,你以为她会仓皇四顾,但内心再惊涛骇浪,整理好万千思绪后,她都能再度出发。

所以,她一直欣赏那种有信仰的女性。于她,信仰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为自己注入动力源的活水。

信仰你热爱的东西,信仰那些温暖的人性,信仰即便走到山穷水尽,仍怀有眺望远方地平线喷薄而出的朝阳的愿景。


日本著名作家北野武说过,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行役于世,找到自己,忠实自我,并在自我中看到世界,和人间的烟火,痛并快乐着,亲爱的,这其实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对不对?

这篇文章看得不过瘾?

刘若英、孙俪、蔡康永、姚晨、苏芩、蒋方舟、郝景芳……文艺界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在这里了。

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吐露最真实的精神世界,退去浮华和光鲜之下,只剩下对人生最真实的感悟。

每位人物深度采访2小时,全程视频录制,从他们的故事里,帮你总结人生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