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例解读教育家成长规律

 江山携手 2019-12-03

                      ----听孙孔懿教授讲座有感

    据《教育大辞典》记载,古今中外一共涌现出819名著名教育家,这份宝贵的资料给我们提供了解读教育家成长规律苏可靠的依据。为什么要选苏霍姆林斯基呢?

    一、走进苏霍姆林斯基

    先介绍一下他的经历。选择他,因为他在中国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位外国教育家。自1980年起,30年势头不减,著作中文版本35种,《给教师的建议》重版26次。

    他只受过8年学校教育和2年函授教育,却成为世界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从事实际工作,却拥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和理论,他只活了52岁,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918年出生在农民家庭,门前的树和他同龄,家乡十分美丽。乌克兰黑土地的日子,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大路之歌》中写道:“我重于知晓了成为最杰出之子的秘诀,那就是生长于大地之间,与大地同惨共枕”。

1935年,17岁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低年级老师。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开赴前线。1942年重伤出院,胸部任然留有弹片,二级伤残。1944年回到故乡,担任区教育局长,重组家庭。1948年坚决辞去局长职务,到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长达22年。听课不是为了检查,为了汲取思想营养。他要让他的学校观为孩子们所理解为了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他把整个心都献给了学校和孩子。他多儿童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概念上,他认识学校中的每一个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把每一个儿童和家庭都看成是自己的研究对象。他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一套蕴藏着不同奥秘的密码。他对难教儿童有特别深沉的挚爱。他把学习能力较差的儿童看成是人类“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他经常微笑着回忆淘气的学生。性格执拗和不肯听话,要比唯唯诺诺、盲目服从好一千倍。他在教学领域的探索大胆而独特。“两套教学大纲”制度。数年间,帊夫雷什中学到处有书。这是一所矗立于坚实大地上的“理想国”。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600多篇,574万字,平均每年38万字。

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改革家,学校管理专家,既是教育工作的典范,又是做人的典范。具有永恒的研究价值。

二、教育家品质的凝练

1.超凡脱俗的理想信念。苏霍姆林斯基持久的动力来自于培养具有崇高的公民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了党和人民的理想而忘我劳动的公民。人那个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的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2.对教育富有创新思想。

3.百科全书式的学识。

4.一线教育教学的先锋。

三、教育家成长的规律

1.激发潜能,扬长避短。人的潜能具有无限丰富性。

2.做一个真人是教育家必然的修炼。

3.热爱读书是成长的阶梯。他通过读书,遇上了一大批精神导师。

4.教育家的产生是自觉能动性的生成与释放。

教育家就是以教育为家。教育家是教育符号和教育实践的共生。思考和专业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符号,用智慧和爱心丰富教育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