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滩源

 江山携手 2019-12-03
外滩源

黄浦江迤逦而来,在陆家嘴的地方华丽转身,滚滚东去,在江畔开阔处留下了一大片滩地。潮起潮落,几百年来纤夫们溯江而上,在江滩上用自己坚实的双脚踩出了一条阡陌小道。人们将黄浦江西岸从苏州河口至上海县城厢外的这条小道称为外滩……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在这段长1500米的滩涂小道上建起了几十幢风格迥异、气度非凡的建筑物。这里被称为上海的客厅、上海的门面、上海的名片。然而,这一片蔚为壮观的外滩建筑之源又在何方?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16.4公顷。区域内保留着一批建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

外滩源

外滩源的核心区域是在东起黄浦江,南邻北京东路,西至虎丘路,北至苏州河的区域。该区域始建于1849年,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中山东一路33号内原英国领事馆(始建于1849年)、原领事馆官邸(建于1884年)、原教会公寓(建于1899年)、原新天安堂(始建于1886年)、原划船俱乐部(始建于1905年)这些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群的起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外滩源  启动于2002年的“外滩源33”项目就是对这一片区域进行改造、修缮。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2010430,以英国领事馆修复、新天安堂的建成为标志,外滩源的一期工程宣告完成并对外开放。
    上图绿地中,从左至右依次是原英国领事馆、原领事官邸、新天安教堂、原教会公寓、原划船俱乐部以上三张照片拍摄于东方明珠观光层。
外滩源

始建于1849年,重建于1856年,再建于1872年的现存原英国领事馆是外滩现存最早的建筑。现在它已被命名为“外滩源壹号”。不久,“金融家俱乐部”就应运而生,在此落户。

外滩源  原英国领事馆官邸。根据英国领馆建筑专家近年的研究发现,领事馆官邸建于1871年,比现存的领馆还要早。目前已租给百达翡丽设立远东地区的旗舰店—百达翡丽源邸,并已于2012年10月18日正式营业。
外滩源

外滩33号对外开放的目标之一是想打造公共空间,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比如说,英领馆东侧的草坪,要成为“露天大客厅”,让市民在此游憩休闲。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山东一路33号的两扇铁门,平日里虽一直半开着,但很多市民不敢走进。即使门口警卫并不阻拦,那道无形的墙锁,让普通人自动望而却步。不少人问我这里面可以进去吗?

外滩源
  现在外滩源33号的大铁门都打开了,不再只半开。普通人在院内活动范围也放宽了,可以在里面到处走动。但,这似乎是个悖论,管理者要作出开放的姿态,但是人多了,管理成本也高了更何况,高奢气场似一道无形的墙,轻易地就挡住了汹涌的人潮。
外滩源

一百七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泥滩,后来泥滩上出现了第一座洋房,再后来泥滩变成了外滩。上图左边灰色建筑即是英国领事馆官邸。

外滩源 清晨,旭日将这三幢建筑披上是金黄色,让人产生异国他乡的感觉。
  上图从左至右:原教会公寓、新天安堂和划船俱乐部。
外滩源

苏州河畔的原教会公寓、新天安堂、划船俱乐部和原英国领事馆是一批建造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上海百年历史地标性建筑群,它们是外滩的起源,也是上海城市发展见证的真实留存。

外滩源 站在苏州河乍浦路桥向东看,原划船俱乐部、原教会公寓、新天安堂三幢清水红砖建筑格外醒目,它们的背后就是原英国领事馆。极目远眺则是现代高楼林立的陆家嘴。
  
  始建于1886年的新天安堂位于苏州河畔,紧挨着英国领事馆,是当时在沪英国侨民中,非英国国教信徒的联合礼拜堂。领事馆和教堂的建立,带动了周边开发。此后,向西至圆明园路和虎丘路一带扩展,发展成一个历史建筑群及历史环境,这便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外滩起源。

在外滩源项目推进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2009年6月,按照规划,外滩源33项目中已有百年历史的划船俱乐部将拆除。就在被拆前一天,建筑文物专家疾呼“刀下留情”。

  为何要把划船俱乐部要留下来?一位建筑学家告诉笔者,在这组建筑群中,英国领事馆是行政上的坐标,“原联合教堂”是精神上的指引,“划船俱乐部”则是身体的竞技之地,这个由行政、精神、肉体三位一体的地标性建筑群才构成一个整体意义上的外滩源。学者的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划船俱乐部”免于被拆除的命运。
外滩源   教会公寓和新天安堂。
外滩源  圆明园路,一条宁静而典雅的小马路,南起滇池路北至苏州河,全长462米,贯穿外滩源的腹地。圆明园路东侧是原新天安教堂、原英国领事馆、领事官邸。西侧是八幢各具特色的联排老洋房。
外滩源    圆明园路西侧。
外滩源
外滩源 站在英国领事馆的花园里西望就是圆明园路和一排联体洋房。
外滩源 站在圆明园路南端向北遥望。  
外滩源
外滩源
外滩源
外滩源  站在原教会公寓旁遥看圆明园路。
外滩源  在原教会公寓楼顶阳台上俯瞰新天安堂和圆明园路。
外滩源  原英国领事馆园内,秋色满园、五彩斑斓。秋叶遮住了原新天安堂,却能看到教堂高高的黑色尖顶。
外滩源   红的枫叶。
外滩源 黄的是银杏。
外滩源 果实累累、秋色满园。
外滩源    典雅宁静的圆明园路成了拍摄广告和婚纱照的好地方。
外滩源

在北京东路与圆明园路口有一幢清水红砖的五层建筑。它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它在北京东路的立面长达124米。它就是建于1911年的原益丰洋行旧址。巍峨壮观的的红砖大楼。现在叫“益丰·外滩源”。

大楼的东北角穹顶以鲜明的巴洛克风格纹饰向黄浦江致敬。

外滩源

站在外滩窄窄的北京东路路口,只能从侧面观看益丰洋行大楼的这个壮观的清水红砖墙。

外滩源  建造于1929年的中实大楼,曾是中国实业银行总部。这座位于北京东路虎丘路口具有艺术气质的大楼,多次举办艺术展览,因其所呈现出的华丽而庄重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外滩源

外滩美术馆座落在虎丘路20号,外滩源区域内。原为亚洲文会(英国皇家文会北中国支会),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院。

外滩源  上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外滩源。
外滩源 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外滩源。吴淞路闸桥和虎丘路的文汇报大楼尚未拆除。 


外滩源 这张照片应该是在半岛酒店尚未开工时拍摄的圆明园路。远处是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文汇报大楼,高22层,92米,于2006年拆除。(老照片均下载于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