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玉雕工艺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以苏州玉雕工作室为代表的“苏工”和以河南工为主的北方玉雕工作室的“北工”是人们认可度最高的雕刻工艺。但是,很多人就说“北工”不如“苏工”,这又是什么回事呢? 人们的认知 首先,先看一下人们对“苏工”和“北工”的认知。 人们普遍对'苏工'是最为认可的,传统意义上的苏工注重手工刀的雕刻技艺,每一刀的雕刻都十分讲究,'苏工'风格也是明确而成熟的。好的'苏工'雕刻的作品,能够表现出江南的精致、姑苏的细糯、水乡的空灵。 印象中,“北工”则是指以刀工结合电钻、打磨机等机器的雕刻手法,以极快的速度大批量地出产做工粗糙的雕件,靠量取胜。对掌控刻刀的基本功要求相对较低。所以,人们对“北工”的认知,则是较多的诟病。 观念的形成 不可否认,“北工”不如“苏工”的观念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历史成因 说起来,人们对“苏工”与“北工”的认知,还源于历史成因。苏州雕刻工艺名满天下,是玉雕工艺的发源地。了解历史的人就应该知道,苏州玉雕师的前生是皇家专属匠人。 你想啊,皇家差事一不小心可是会有杀头之罪的。在皇室的威严下,工匠的雕刻工艺哪敢有一丝懈怠和疏漏,这也造就了苏工在玉雕工艺上力求精益求精的的原则。 市场行情 人们的认知观念不仅源于历史成因,也离不开市场的行情。若想知道为什么市场上普遍认可'苏工'而不接受“北工”,从玉雕市场的行情入手就能大致了解。 从市场整体趋势看,“苏工”因为风格明显成熟,传承较好,因此整体上雕件的工艺要优于北方工。另外,苏州多名家,在名家效应下,“苏工”的价格往往高于“北工”,甚至有些较差的南方工也比北方工价格高。 玉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它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精华。一件好的玉雕作品首先就是体现在作品的灵性。而机器雕刻而成的玉雕不仅呆板、僵硬缺乏灵动性,只能称之为产品而不是作品。所以,人们普遍认可苏工而不接受北工。 正确的认知 “苏工”和“北工”各有千秋,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知。 当然,无论是'苏工'还是“北工”,都各有精品,各有糟粕。上面的市场分析只是从一个大的方向上来讲这个客观的现象。其实,雕刻工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区域差别。 我们通常听到人们对雕件的选择都不会说以'苏工'和“北工”来评判雕件的优劣了。事实上,好的“北工”同样讲究作品的精巧和美感,“北工”里面的精品丝毫不逊于'苏工'。所以说,还得具体分析,不要一味地追求“苏工”或者“北工”。 不知各位藏友对于“苏工”和“北工”又是怎样的认知呢?快来说说你们的见解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