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太白楼 唐代:李群玉 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 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暝不还。 李群玉,极有诗才,诗笔妍丽,才力遒健。早年杜牧曾劝他参加科考,却被他拒绝。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唐宣宗称赞其异常高雅,三年后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唐代诗人李白曾经两度到过汉阳,一次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左右,一次是唐肃宗乾元二年遇赦回浔阳时,也曾在江夏停留。传说汉阳郎官湖北有李白祠,太白楼当在此地。李群玉登临太白楼,睹景生情,写下这首诗以凭吊李白。 首句“江上层楼翠霭间”,写太白楼的地势。它俯瞰滔滔长江,背倚巍巍青山,登临斯楼,如置身于青山云雾间。次句“满帘春水满窗山”,写登临太白楼的印象。“满帘春水”呼应江上,“满窗山”呼应“翠霭间”。此句中连用两个满字,不仅写出了太白楼上所见景色的特点,而且传写出登太白楼观景的气势。倚轩所见,那满江春水滚滚而来,奔入登楼人的眼底;推窗而望,那满山春色扑面而来,尽入登楼人的胸怀。 这两句虽然是写楼,但此楼的凌云之势,使人联想到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诗成笑傲凌沧州”的襟怀气度。显然,李群玉在笔意间饱含着对李白人格的赞美。 “满帘春水满窗山”是近望之景,接下去的两句写远眺之景。“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暝不还。”凭栏放眼,只见江岸上青枫成行、绿草萋萋,这绿色一直绵延到远方,与天际的暮云浑然一色。 然而,“青枫”一词使人联想到《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绿草一词也使人联想到崔颢《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怀人望乡,自带悲愁之色,而“将愁去”三字,更把诗人由景而生的情思注入其中,“青枫绿草”携带着诗人的幽思暗愁,漫向遥远的天际,融入江南的暮云之中。其思之远,其愁之深,可以想见。 前句的“将愁去”三字下得利落,似乎那愁从心中一泻而去,后句的远入、不还,又带出悠长之韵,就象愁绪缕缕不断。远入而不还的是被青枫绿草带走的愁,然而,那位凭栏远眺、浮想翩翩、直至暮色降临、依旧流连不去的诗人自身形象,也清晰地浮现在读者面前,凭吊之情隐然流出。 通篇之中,诗人并不直接赞美或怀念李白,而是着意通过景色描写,创造出一种高远、幽邃、空灵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领略到凭吊之情的深长绵远。 这首诗层次分明,犹如一幅浓淡相间的水彩画,美得令人心醉。翠霭、春水、青枫、绿草,将深浅不同的青绿色挥洒在画面上,使整幅画以青绿为基色,从而具有清远、素雅的韵调。而翠霭、吴云乃至暝色,使画面浮动着淡薄的云烟,给人迷蒙、幽深的感受,暗示着诗人追怀前贤的遐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