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眠系列之四:多导睡眠监测了解一下(下)

 阿月222 2019-12-03

 书接上文,前一篇文章 睡眠系列之四:多导睡眠监测了解一下(上)我们谈到了多导睡眠监测的内容和仪器,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聊,监测进行时我们该做些什么。

睡眠监测怎么做?

🔜 测前准备

多导睡眠监测一般在监测站或医院诊室内进行,您可以自行携带睡衣及寝具,尽量还原平常的睡眠状态,身心状态是否如常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监测当日注意不要午睡,不要饮酒、喝浓茶及咖啡,避免服用安眠药物,保持身体清洁,以保证电极接触性良好。

🔛 仪器连接

准备入睡前,医生开始连接电极及传感器了。电极主要分布在头面、胸腹部,一般先涂一层导电膏,再粘贴到体表。躯干、肢体处的传感器为带状,可通过环缚的方式固定。口、鼻气流感受器的固定与吸氧器类似,而血氧数据的采集则通过夹在指端的指套完成。各电极、传感器的导线均集中在一起,井井有条地连接到床头的接线盒,不用担心乱成一团。

🔚 监测及报告

穿戴好监测设备后,您最好保持仰卧的姿势,放松身心,准备进入梦乡。睡眠时,计算机系统会记录并分析您的实时生理指标,留待专业人员进行判读。一次合格的睡眠监测常常需要花费2-3个晚上,以确保采集到全面准确的数据。监测结束后一周内您应该就能拿到报告了。

检测报告怎么读?

多导睡眠监测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 睡眠结构分析

这一部分记录了您的睡眠总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各期睡眠时长及所占比例等数据。

正如第二篇里讲到的,正常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两部分,而NREM期存在3个阶段。一般来讲,睡眠起始于NREM期的Stage1,顺序经历3个阶段后,进入REM期,几分钟后再次转入NREM期,整个过程为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两种睡眠期呈规律性循环交替大约4-5次,构成完整的睡眠。

根据美国睡眠医师协会(AASM)2007版《多导睡眠图手工判读规则》,健康成年人的睡眠时长为7.5-8.5小时;正常睡眠潜伏期,即觉醒到入睡的时间约为10分钟;REM期占睡眠总时长的20%-25%,NREM期则占75%-80%,其中3期为深睡眠期,约占总睡眠时长的15%-25%,是睡眠的黄金时段。一夜间各期睡眠交替循环,时长也逐渐变化。

睡眠结构存在个体差异性,随着年龄增长,REM期及NREM中的深睡眠期会逐渐减少。正常的睡眠结构中各分期的比例与时长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某分期异常减少或分期循环异常,那睡眠多半是出了问题,具体原因分析会在总结中写出或由医生告知。

🔸 呼吸结构分析

这部分记录了您睡眠中呼吸暂停次数、时长及最长暂停时间,低通气量时长,血氧饱和度以及鼾声等相关数据。分析内容分为呼吸不良事件缺氧情况两个版块,主要指标包括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量指数(HI)、睡眠紊乱指数(AHI)以及氧减饱和度指数(ODI)等。

一般来讲,口鼻气流消失超过10s就可以判读为呼吸暂停;呼吸气流减少到清醒时的20%-50%,同时伴血氧饱和度降低者判读为低通气量。AI代表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的次数,HI则为每小时低通气量次数,AHI是AI与HI的总和,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与评级中起到重要作用。AHI指数越低越好,当超过5时就要引起警惕了。ODI是指每小时睡眠中血氧饱和度降幅4%以上的次数,这一数值常用来衡量呼吸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也是越低越好。健康人血氧在95%以上,当数值低于90%,提示机体处于缺氧状态。

🔸 心血管系统分析

这一部分记录了各睡眠分期中您的心率、血压以及心电图数据,一般会在入睡前与睡醒后各测量一次,与睡眠时的数据作对比。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这一部分尤其重要,报告也更加详细,会特意标注出呼吸不良事件时的心率、心电变化,并详细分析心律失常时的睡眠分期、呼吸、体位以及肢体活动情况,以挖掘潜在的影响因素。

🔸 总结与印象

最后是总结部分,这是整个报告中最简明的部分,也是我们能看懂的部分。医生会根据临床情况,结合监测数据对您的睡眠质量予以评估,指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或给出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此外,睡眠中的肢体活动异常、行为异常在这一部分中也有记录。如果您确实遇到了睡眠问题,报告最后会给出医生的治疗方案。附录中通常是各部分的趋势图,帮助您更好了解自己的睡眠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