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篇) 庄生梦蝶

 一视一界 2019-12-03

     【原文】 

《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今天我们讲的是庄生梦蝶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一个故事。说是这个庄周当年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这个蝴蝶很生动、很快乐,飞得非常的自由酣畅。庄生醒了以后一看自个儿翅膀也没了,不是蝴蝶了,他忽然感觉到奇怪,他说我是一个庄生,梦到了蝴蝶了,还是我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我梦见我成了庄生了,是刚才我成为一个蝴蝶,在那飞的时候算是做梦呢,还是现在我成了一个人,成了一个庄生是在做梦呢?

       他的这个说法非常的奇妙。实际上人醒了和做梦你想分别它一下,太容易了。实际上是不可能分辨不清的。人们有时候甚至于还描写说一个人做梦的时候,有时候自个不敢相信,比如特别做一个好梦,碰到一件好事不敢相信,自个就捏自个大腿,或者捏自个胳膊一下,要一感觉到疼痛就证明自己不是做梦。如果一捏捏跑了,捏不出感觉来了,就证明是做梦,其实就连自个儿捏一下都不一定笑。

     但是庄子的这个说法,他讲的不是一个生理学,心理学,不是讲一个梦境的问题,他讲的是人生的某种虚无感,人生的某种不确定感。因为以自己今天发生的事情,对于昨天来说可能就是不确定的。人的一生当中随时会有意外的惊喜,也会有意外的灾变,甚至于也有意外的倒霉,意外的冤屈,意外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到了身上呢,有时候就会产生梦的感觉。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比如说早晨,朝为座上客,早晨的时候您还是座上的客,您是贵宾,您是嘉宾。夕为阶下囚,等到傍晚的时候你已经被逮捕了,已经成为囚犯了,那么你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所以它指的是人自己的一种不确定感。

     台湾人喜欢说梦为蝴蝶,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这有点可怜,有点凄凉,有点自我怜悯。就是说我活着一辈子吧,实际上我连我自个儿到底是什么,说不清楚,你说你什么叫我?你说不清楚的,你能说清楚吗?表面的事情当然知道,你有姓名,那是爹妈给你留下的,或者给你起的,你有职业,但这就是你吗?这个职业就能代表你的本质吗?职业就能代表你的灵魂吗?你有配偶,你有孩子,配偶和孩子能够代表你吗?

    所以人对自己有不确定感,人对自己的认知,认为很不容易,这里头不免有些悲凉。就是说您活了一辈子,也最后有某些说不清道不明,测不准的这样一个事情。但是它太美了,你想一个人变成一个蝴蝶,能够在那飞,飞完了以后醒过来想,我可真是个蝴蝶。现在一看我五尺高的汉子了,或者我是一个美女了,感情这也跟做梦差不多。我既可以梦见我成为蝴蝶,那么蝴蝶也可以做梦,梦见成为一个人,这真是一种美,人和蝴蝶能够相通。蝴蝶的美和人的美能够相通,蝴蝶的困惑和人的困惑能够相通。

     相通中也是一种快乐,迷惑也是一种审美,雾里看花,镜中看月,这也是一种美。美不是说都是放在显微镜底下,放到放大镜底下,看得很精确,很精细,恰恰这种人生的不确定感成为一种美。如果人生太确定了,您什么都知道。您12岁的时候发给您一个日程表,把你从12岁,最后告诉你,你会在87岁去世,把12岁到87岁的您的日程都写给您了。您觉得那是一种快乐吗?那是一种幸福吗?人生的这种好奇心,人生的这种不解之心,我解释不清楚,有些事情我觉得很奇异,有些事情,我觉得模拟模糊,这也是一种美感,所以台湾人爱说它是凄美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很强的哲学意味,但是我宁愿说它更是一个文学的故事,这写人的一种感觉。当然它就被中国人所欣赏,而且这个非常的中国,你没有在任何的国家看到过类似的故事。类似的故事,当然你也可以说卡夫卡的变形计,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爬虫,这个很恐怖很恶心,甚至也很难受。当然他是写一种痛苦,他哪有庄生的梦见自己成为蝴蝶,这么美丽而又靠不住,好玩不好玩?所以它也被后世的人们所记忆。李商隐的名句,就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样的名句。

    庄生早晨醒过来了,回想起自己梦为蝴蝶的这样一种情形,自己感到了迷惑,感到了对人生的迷惑,对自己的本职,对自己的确定性的迷惑。而望帝是蜀王,他死后化成了一个杜鹃,把他有生之年的一些遗憾,有生之年的一些委屈,有生之年的一些事迹,在杜鹃的叫声当中,因为相传杜鹃的叫声比较悲惨,还有杜鹃气血,就是它叫的时候它在哭,一直哭出血来。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但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远远没有庄子的晓梦迷蝴蝶的故事更深入人心,更被人们所接受。

       庄生晓梦迷蝴蝶的一个文学的故事,他还挺有时代感的。为什么我这么说?由于现代化的这种迅速的进展,由于全球化的进展,第三世界的国家有时候会有一种困惑,就是丢了自己,找不到自己,西方称之为认同危机。因为你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你要学习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的管理的模式,尤其是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学人家学的太多了,怕把自个给丢了,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感觉。

      把自己丢了是什么滋味?原来在庄子时期,在25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你能不能认清楚你自己?你能不能了解你自己?你能不能把握住你自己?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所以这个感觉,在庄子那写的有些悲凉,在台湾朋友的理解那边,他把他想得非常的凄美。但是它又有一个并不见得是悲观的,而是一个很严肃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能够认定自己,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份,能够自己知道自己的本质,能够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把握和对自我的珍惜。

     所以我在1980年也写过一个中篇小说叫做《蝴蝶》。《蝴蝶》是写在一些政治的风波当中,在人的一生的沉浮当中,在突如其来的变动之中,人那种类似找不到自己的困惑和努力寻找自己,就是能够有一种安定,有一种定力,有一种自我的信心的这样一种努力,这也是蝴蝶。

       蝴蝶的故事可以从许多的角度,许多的方面加以分析和思考,也可以既不分析也不思考。蝴蝶的故事就是蝴蝶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得太巧了,太感动人了,太虚无缥缈了。庄生庄子,他长得这一幅什么样的脑袋?他是一幅什么样的心肠?他怎么能写出这么美丽的文字来呢?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自问一下,过去你知道庄生梦蝶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你觉得美丽吗?你觉得凄凉吗?你赞美庄生的文学和写作的能力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