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54期 | 文科作者写论文不是将头脑中思考成熟的东西写出来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12-03

关于“论文是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只是,很多人的认识跟“写论文”关系不大。比如,有人认为,论文就是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或研究成果。上述理解是怎么来的呢?是从自然科学里面延伸出来的。在自然科学领域,是先做实验、后写论文。实验过程是什么样子,实验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结果预期是什么,都很明确。正因为一切都很明确,所以,做完实验得出结果,把这一切复述一遍,论文就完成了。这才有了“论文就是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或研究成果”这样的观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论文写作要求,也带有自然科学的痕迹。比如,有的期刊论文的摘要,要求写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其实,文科哪有什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甚至很多作者都不知道自己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如果照搬自然科学对论文的理解,那么,文科也应该先做研究、后写论文。但是,这种理解是不利于我们写论文的。文科的研究我们都知道,每当我们要写论文的时候,导师说的最多的就是“回去看书,回去看文献”。但是,“看”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呢?看多长时间、看到何种程度,才算研究明白了呢?这一切都是难以估计、不好量化的。可是,书看不完、文献看不明白,论文就不写了吗?一切都研究明白了才写论文,那是“大人物”才能做到的事情。“大人物”平时看书、做研究或通过其他活动,对很多问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所以,写论文比较容易写成表达自己学术观点的论文。但是,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讲,很多问题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按照“论文是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这个观念去写论文,是很难写出来的。

所以,不建议大家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理解“论文是什么”。相比“大人物”的理解视角,我们更推荐“小人物”的写作立场。“小人物的论文”,强调把论文写作理解成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即针对一个问题,有一个研究过程或研究方法,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可以借助“表达”“论证”“求证”这三个词,来理解论文的“过程性”。“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等方式反映出来,即结果已知、只需复述;“论证”是佐证论题的真实性,即结果已知、只需补充论据;“求证”则是结果未知,只有研究完才能得出结论。写论文不是直接“表达现成的观点”,而是一个“求证”的过程。“大人物”自己头脑中有一些观点和看法,写论文可以顺手拈来,直接表达出来。“小人物”头脑里没有那么多原创的学术观点,从论题到结论,需要有一个小心求证的研究过程。论文的写作过程不是“论证已知”,而是“求证未知”。学术论文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过程遵循基本的推理逻辑,即表达观点、提供论据,用论据来论证观点。但学术论文的大逻辑不是这样,不是论证而是求证。也就是说,直到论文写完了,我们才可能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观点、结论到底是什么。以后写论文,再遇到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不要气馁,要坚持往下写。因为论文不是表达现成的观点,也不是论证已知的事实,而是求证未知的疑问,只有写到最后,你才能得出一个结论。


(作者:周传虎,学术写作大讲堂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