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书一体 ——秦效侃先生书法展|西南大学·书法论坛

 杨柳依依bnachr 2019-12-03

展览时间

2019 年 12 月 5 日 — 15 日

展览地点

西南大学博物馆

    秦效侃,一九二五年生,四川省岳池县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退休前为唐宋文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九三学社重庆书画院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顾问、重庆缙云书画院顾问、重庆市北碚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其书以行、篆见长,六十岁以后多以行书应世,间亦作甲文、金文、隶书,主要著作有《未花集》《北音桥运甓诗文稿》等。


主办单位 :

西南大学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 

北碚区委宣传部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 :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西南大学文学院 

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南大学博物馆

协办单位 :

九三学社重庆书画院 

九三学社重庆市北碚区委 

重庆缙云书画院

重庆市北碚区书法家协会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

 诗书一体

秦效侃书法艺术

    秦效侃先生,1925 年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今年 95 岁高龄。

    秦效侃先生小时候起便开始认字习字,苦练书法,“学校课程外,家课严有馀”。熟读四书五经,旁及诸子百家。其十四岁所写《白云观》《竹》等诗,格高意远,出语不凡,清新可诵。“未弱冠也,即能诗,古不乏,今已稀。”秦先生的青少年时期,众多高校在抗战爆发后内迁西南,大量文人避难蜀中,名流往还,“形成了四川地区文化与教育界人士相对集中的局面。这在客观上给四川文教界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借鉴学习机会,也给四川教育的发展提高提供了条件”。秦效侃先生正成长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

    青少年时期的良好教育为秦效侃先生打下立身为学的基础,成年后先生所组建家庭的浓浓氛围更为先生的文学及艺术创作提供了后盾。成年后,夫妻恩爱,父慈子孝,优良的家风又使先生无后顾之忧。

    改革开放之后,先生就职于西南大学,开始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及文艺创作。改革开放 40 年,正是先生诗书艺术厚积薄发的 40 年。

    秦先生的书法,筑基于深厚的人文素养,又与其诗词创作相通。诗以言志,书为心画,诗书皆本于心性。读先生之诗,观其书,想其人,常觉先生诗、书、人三者同一,浑然无隔。

    读书写字,作诗填词已经与先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无论少小时的晨昏苦读,还是青壮年时的“被罪回乡”,抑或是七十几岁后的“退休生涯”,几乎无一日离书,无一日不书。在秦先生看来,读书人的职业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一生的习惯。或许,正是在秦先生看来平常不过的这一习惯,让他的书法历久弥香。

    以诗养性,以诗养书,关注社会思潮却又不被流风禁锢,是根植于先生内心的书学观念。先生于书法不仅理论通会,更多的是身体力行。

    秦先生的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体。先生幼年从蜀中名流胡春田,李宏锟学习书法;稍长,得蜀中著名书法家、同窗余逊之父余沙园指点。初于《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用功甚勤;楷书从虞世南、褚遂良等疏秀润丽一路下笔,奠定先生书法格调;篆书从邓石如入门,叩问李阳冰,上溯两周金文;行草涉猎二王一路帖学,加以计白当黑之妙。观其书作,大多以一“韵”字统摄。

    秦效侃先生喜用小笔写大字,并善用三分毫。秦先生强调中锋,但又不舍弃侧锋。在他的笔下,点画轻重巧妙调和,刚柔相济,笔画爽利又饶有篆隶意味。他的行书多取纵势,常常于内收外放中荡出随意的线条,大有《瘗鹤铭》和黄庭坚书法中宫收紧的特点。综观先生之书作,爽爽有神,如谦德君子,风韵自在。

    秦效侃先生融学者、诗人、书家三重身份于一身,诗书一体,人书合一,深得“道在瓦甓”的精髓,在学问及艺术上取得了世人认可的成就,优哉游哉而高标自树。

书法作品选

1

自作《长城大雨》诗  1990年  105cm×33cm

2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1996年 84cm×54cm

3

自作《鲤鱼上滩》诗 1997年 133cm×38cm

4

自作《题河南郑州》诗 1998年 109cm×50.5cm

5

三国·曹丕《典论·论文》 2000年 131.5cm×65cm

6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2003年 180cm×92cm

7

自作《寄吴小鲁》诗 2010年 100cm×52.5cm

8

自作《偶感》诗 2010年 101cm×52.5cm

9

自撰联 2011年 134cm×33cm×2

10

自作《答广州友人》诗 2011年 138cm×69cm

后记

    一九九一年,我考取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研究生,师从徐无闻、荀运昌、秦效侃三先生攻读书法硕士学位。 

    二十八年来, 杖履追陪, 于秦先生处获益良多。今年适逢先生九十五岁,《秦效侃书法集》得以付梓,秦效侃书法展在西南大学博物馆同时举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是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的一件大事。书法所招生三十余年来,先后培养了八十余名研究生和二十余名进修生。近年来,先后整理出版了徐无闻、荀运昌、周永健等先生的书法文献并筹办了相关展览。这次筹办的秦效侃先生书法展览、举办西南大学第四届书法论坛,为书法所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秦效侃先生书法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作品展集中展示了秦效侃先生创作的二百余件作品,以行书为主,兼有篆隶。这些作品在风格上显示了先生作品“渐老渐熟、复归于朴”的创作历程。

 这是秦效侃先生诗书一体的最好诠释。诗书一体的风气至今日渐浇薄,而秦效侃先生致力诗书,传承有自,堪为一世典范。其同时代的徐无闻先生、荀运昌先生、郑思虞先生等多为此中代表。作品集中的作品,有许多是其自作诗词,也有的是其书写的古代诗词名篇。或因技法各异点画有差,或因版本不同文字有别, 或因情感区别郁愉相反, 然观先生之书, 总可以见出其 “诗书一体、 互为成就”的特点。这种从宋代以来的诗书一体的传统对于当今书法发展无疑有着警示、带动作用。

   感谢展览主办方西南大学、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中共北碚区委宣传部、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

 感谢向仲怀院士为展览题写展标。

 感谢展览承办方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西南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博物馆的鼎力支持。

 感谢协办单位九三学社重庆书画院、九三学社重庆市北碚区委、重庆缙云书画院、北碚区书法家协会、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同仁们的热情帮助。

 感谢秦效侃先生家人不辞辛劳,为展览筹集所有作品。

   祝愿秦效侃先生身体健康!

己亥冬曹建于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