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美娴雅,走进东汉纺织画像的大千世界

 攸州刀郎 2019-12-04

 编者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在汉代,丝织品除了满足宫庭及达官贵人的需求之外,还远销到古希腊和罗马等国。古丝绸之路就是有力的见证。

  东汉的丝织业,主要集中在齐鲁、吴越和巴蜀地区。现在安徽省的宿州、淮北两市,东汉时属沛国。广阔肥沃的平原,丰富的水源,温暖的气候,极宜种桑养蚕发展丝织。纺织画像石的发现是汉代纺织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东汉纺织图画像石朱拓本

  东汉纺织图画像石高100厘米,宽61厘米,厚27厘米,出自安徽宿州市,减地儿平面浅浮雕。画面边饰水波纹,图分三格。下格,一座精美的高楼象征了主人的庄园。在楼下,一织女在织机上踏蹑提综,旁边一少儿手扶机台,右边一妇人在络纱,一片忙碌,织坊上方悬挂多枚线团。楼上,六名贵妇交头接耳,似在品评织品的优劣。中格贵妇们身着盛装,正在进入仙界。上格象征仙界:

冯其庸先生题跋

东汉纺织图画像石拓本局部

  此图描述了处在仙界中的主人不仅拥有高楼大厦,还有织女为其制作服装。该地区已经发现多幅纺织图,说明东汉时期这一带盛产桑蚕,纺织业很发达。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这幅画像直观地了解到汉代的纺织工艺流程,为研究汉代纺织技术的发展水平、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东汉纺织图画像石拓本局部

  画像的线条或如潺潺流水,流畅、飘逸;或似长枪大戟,挺拔、劲利。变幻多端的线条,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传达出以形写神的魅力。尽管画像中的内容繁多,不留余白,却密而不窒,甚至感觉很通透。物象的安排井然有序,相互关联,主次分明,无丝毫刻意、凌乱与累赘,体现出汉代艺匠对这个“未来世界”的苦心经营。

东汉纺织图画像石拓本局部

刘辉:

1965年生,中国汉画学会会员、萧县政协委员、萧县汉画学会会长。师从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作家汪永言先生研究汉画,2011年成为冯其庸先生入室弟子。出版著作有:《汉画解读》、《汉画新释》、《萧县汉画像石拓片晋京展》,其学术成果受到冯其庸、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等先生的高度评价。

三十年来,收藏保护汉画像石一百五十块,建立了“弘汉轩汉画艺术馆”。2017年在安徽萧县举办首届“萧县汉画像石学术研讨会”,2018年在北京举办“萧县汉画像石拓片晋京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