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述了三味书屋的先生: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位老师就是三味书屋的私塾先生寿镜吾。通过鲁迅的文章,有些人认为寿镜吾是迂腐的秀才,事实上,寿镜吾为人正直,崇尚礼义,生活俭朴,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好老师。 鲁迅和寿镜吾关系不错,不论他之后留学日本还是回京工作,都曾看望过寿先生,两人还断断续续保持着书信来往。也因为这层关系,鲁迅和寿镜吾的子孙辈也有交集。 其中,寿镜吾的儿子寿石工和鲁迅关系不可谓不密切:当年鲁迅赴北京教育部任职,寿石工就是他的同事之一。在鲁迅的日记中,也偶尔提到过寿石工。但他和鲁迅虽有数面之缘,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记,这是为什么呢? 看看寿石工的一生,我们或许能了解到一些原因。 寿石工生于1885年,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一生和仕途关系不大,也由于受到父亲素养的影响,寿石工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在办报教学之上,事业之外,他在古文,诗词,书法,篆刻上,皆有成绩。 寿石工在京城艺术圈交友广泛,他篆刻、书法师从吴昌硕、赵叔孺。32岁时,和陈师曾同创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具体内情不详)。之后,他又辗转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任教。而当时,他的书法篆刻艺术已经声名鹊起了! 寿石工书法初学欧阳询、米芾,后参考六朝碑版,创立了自己刚劲流畅、有金石气的书写风格。当时求他字的人很多,寿石工也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个性“书写作品时,常一笔而就,不假思索!” 名声最盛时,他的作品在琉璃厂的铭海阁、清秘阁、荣宝斋等地挂售。 寿石工在京城生活很久,文从沈梦了解,他是艺术圈里的名人,当时著名的“湖社画会”办联展时,他是其中的主力分子! 寿石工在1950年去世,享年65岁,徐悲鸿为他题写了墓碑。 通过寿石工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大略看到,他一生的轨迹,大体和教育书法篆刻有关,他的朋友多是书画篆刻圈的高手。因此,除却在京城官场任职的数年,他和鲁迅没有多少交集。 大概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寿石工最终没有留下关于他和鲁迅的只言片语,只把他的作品留在了世上。 对比一下,当时和他同在北京教育部任职的徐森玉、章宗祥,都或多或少留下了和鲁迅的只言片语,可以想象,假如寿先生能多活几年,他肯定应该也会留下相关文字!但这只是一种假想了! 不过,寿石工也不愧是一代篆刻、书法名师,他的字具有穿透时光的价值,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