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思明居士 2019-12-04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就是从来没有为妻儿生活打算考虑过的思想!

李清照为什么会如此说呢,下面看她的丈夫赵明诚生前对李清照的留言:‘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赵明诚叫李清照护送宝物跟随众人逃难,迫不得时要李清照与宝物一起玉碎。金石是夫妻二人半身心血收集的宝物,并著有《金石录》一书。

李清照为什么要在《金石录后序》中说“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呢”?显然是突出赵明诚对这些宝物的看重宝及对毕身心血《金石录》看重,比李清照都重要,继而突出《金石录》的重要!

那李清照为什么要用“分香卖履”这个词呢?是不是李清照太多虑,当然不是,显然是有李清照的小情怀在里面!因为之前就有赵明诚因部下反叛而丢下李清照独自弃城逃跑的行为。

这里的“分香卖履”可以理解为散去宝物(多数是奇石,很重)这种负担,让李清照轻装谋生!

这还是应了那句老话:“财多累主(己),实宝伤人”!赵明诚是“玩物丧志”之人!

“分香卖履”典故来源于汉·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说的是曹操如何安排自己死后原来妻妾们的生活!

典故译文如下:

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先说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 ,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

意思是说,你们把香料分了,自己学学怎么做鞋,卖鞋谋生。

“分香卖履”以后就被用来比喻临死不忘妻妾。

李清照原话是“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这要对照上下文来看,《金石录·后序》写的时候,赵明诚已亡六载,中间国破家亡,风流云散,李清照自己遇人不淑,情感与物质都损失惨重。

同样是这篇文章中,还有另一段话,写于避乱分手之际,“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危难关头,赵明诚的意见是,最后不得已,再和夫妇二人的收藏,一起玉碎。

所以,回到问题中那句话,李清照是说,他们用尽心血倾尽家财的金石收藏,即使到了赵明诚弥留之际,也没想过要卖掉而用来给李清照补贴生活。

因为,那些东西无关价值多少,而是他们爱情的一一见证。

分香卖履的典故我们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发生这件事的相关地点人人都知道,那就是曹操的铜雀台。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走到了人生尽头。在其弥留之际,曹操作《遗令》为遗嘱,其中写到(摘选):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曹操到这份遗嘱将自己的妻妾财产都做了详细安排:妻妾婢女都安排在铜雀台为自己守灵祭祀,初一十五还要歌舞演奏。祭祀不要用香,可以将其分给各个夫人。平时各房无事之时,可以制作饰品和鞋子售卖为生。自己的衣服绶带能收藏起来的就收藏起来,不能收藏的就给几个儿子分了。

正因为分香卖履出自曹操的遗嘱,因此这个成语就表示临死之人对于妻儿财产的安排,也指代人之将死。例如唐朝罗隐的《邺城》诗:“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李清照所说的赵明诚“无分香卖履之意”,指的就是赵明诚死时并没有安排身后的妻儿财产。但是李清照这句话并不是赵明诚死时说的,而是赵明诚死后六年,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说的:“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金石录》一书,著录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是倾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毕生心血的一本巨著。

赵明诚自己生前已写了书的序文,列于书首,并请好友清河县刘跂写了后序,一般人们把刘跂的后序叫着《金石录刘序》,而李清照再作了这篇“序”,附于书后,故称“后序”。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赵明诚和李清照在贵池(今安徽池州)接到宋高宗任命,需要上殿朝见。于是赵明诚去见皇帝,李清照在贵池安顿下来。分别的时候李清照在船上、赵明诚在岸上,赵明诚只是交代了如果遇到战乱如何安排所收藏的文物,继而匆匆上路。

七月,李清照接到书信,赵明诚病了。等李清照到了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

赵明诚临终前取笔做诗,绝笔而终,并没有对李清照和家产做出安排,因此李清照开始了流浪而不幸的下半生,这才有了“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的感慨。

展开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