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在下一盘大棋,怪不得阻力重重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提起华为,我们很少用它和google、微软、亚马逊比,似乎和三星也不太一样,和爱立信、摩托罗拉相比,也觉得有些错位,可以说今天的华为,从业务上来看,已经不单纯局限于通讯产业,而更偏重于信息化。

目前的华为有19万员工,要知道南北船合并之前,中国重工才有13万员工,中国船舶有17万员工,华为要比合并前的南船或北船集团规模都要大,可见华为的体量。

对于制造业,这样的体量不算罕见,而对于一个专注于信息通讯领域的企业,能达到19万人的规模,应该是遥遥领先的。

微软有11万员工,谷歌也是11万员工,Facebook有3万员工,爱立信有7万员工,诺基亚有10万员工。可见华为在世界上也算是规模相当大的科技公司。

再看分布,南北船、南北车合并前后的业务多在国内,其研发、制造也均在国内,而华为的研究所遍布世界各地,员工也是来自世界各地,产品也面向全球,这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公司。

华为在国内的苏州、杭州、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北京、成都设置了8大研究所,在国外也建立了16个研究所,分布在美、英、德、法、俄等国家。

华为以通讯起家,几十年专注于信息通讯技术的研发,沿着确定的大方向,不断地向着纵深发展。而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也看到,华为的战略也在进行调整,这些调整,有些是微调,有些是方向性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华为最著名的就是管道战略。华为通过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多连接,将管道延伸到各个领域的各个角落,实现数据流通畅地传输。华为坚持管道战略几十年,而就在今年,华为发布了基于“鲲鹏+昇腾”双引擎的计算战略,宣布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GaussDB OLTP单机版数据库,开放鲲鹏主板,拥抱多样性计算时代。华为将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万亿级的计算产业大蓝海。

面对即将普及的物联网,和即将突破的人工智能技术,很明显,华为的战略在做适时调整,由原来单纯的管道传输,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性战略,计算、存储、处理和更高层次的分发,丰富了既有的管道战略。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新的战略变化,那么,“紧随数据”就是华为的新战略,一切围绕以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流展开。

任正非曾预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必将进入智能社会”,而智能社会的基础就是人工智能。换言之,未来二三十年,人工智能将成为一切技术的主流,人工智能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切基础的基础。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

计算加速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进程。对于即将进入的人工智能时代,华为很自然地将算力作为新的战略核心之一。

比如进行一次全基因组测序,2003年首次完成花了12年,现在只需要1天,20年前的天气预报只能预测1天,而现在可以准确预测7天。这些都依赖于算力成千上万倍的提高。

数据是信息的原料,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形成信息,流动起来的信息需要管道具备新的功能,此时,“疏导巨大信息洪流就是我们公司未来二、三十年的战略定位”,任正非如是说,“疏导分发、存储与处理数据流量,就是我们的战略方向”。

信息时代,数据就是石油,对信息洪流的疏导,成为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存储、疏导、处理、分发信息流将促进新理论、新技术的爆发。

科技创新本身需要信息流,同时也会产生信息流,信息流本身既是中间结果也是科研原料。信息流是科研的基础,流动量越大,流动得越快,科研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在某一领域单学科的信息流一旦有效地流向其他学科,就有可能产生跨学科的“链式反应”。任正非说:“跨学科的“链式反应”是这一波科技创新的新特征”,这些跨界产生的新增长点将带来巨大的变化。信息流渗透到所有领域,成为所有领域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础,就像石油、电力一样。

一流的战略、一流的架构、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规模,华为在面向全球下一盘大棋。这一盘大棋,如果成功,华为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google,怪不得当前的华为阻力重重,举步维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