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众锐评丨“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为了资本市场“受待见”?他们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ZGGDWWZS 2019-12-04
海信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为啥要改名?  12月4日,“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的消息,在社会上尤其资本市场上,引起较大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海信电器”是一种“股市炒作”。  不可否认,“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有一定的“资本因素”。据12月4日《青岛日报》报道,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之一海信电器,由“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有助于改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刻板印象。文章指出,中国电视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并不怎么“受待见”。最初“电视机生产厂家”这样的标签,让资本对企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极易对企业资产形成一定程度低估。  事实上,上市公司改名在资本市场颇为频繁。尤其今年,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轮“更名潮”。如7月8日晚间,*ST嘉陵宣布拟更名为中科电能源;7月9日,鲁商置业发布公告,公司证券简称由“鲁商置业”变更为“鲁商发展”;永兴特钢也发布公告称,拟更名为永兴材料等。有人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200家上市公司更名。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频现“更名潮”,有的是由于企业积极谋求多元化或业务转型,有的是由于实际控制人变更而导致更名,更多的则为了向投资者传递公司转型、改革的预期,从而提升整体估值水平。针对个别上市公司迎合市场炒作变更公司名称等情况,监管层念起“紧箍咒”,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深交所发布《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任性”变更公司名称行为,以期避免误导市场和投资者。  仅仅把“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理解为“资本因素”,是一种短视。深入研究会发现,“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据《青岛日报》报道,未来海信电器将以“视像无处不在、应用无处不在、客户无处不在、关爱无处不在”为导向,构建视像行业领先的产业集群。  其实,海信的显示产业储备早已开始。近年来,海信始终以显示和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向产业上下游不断延伸,打通了从底层技术、终端设备、场景应用、云端支撑到内容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如今,海信的智能电视系统在业内率先实现全场景实时图像搜索、全场景语音交互,并具备业内独有的六轮连续人机对话功能。  芯片技术层面,海信电器不仅已整合东芝电视画质芯片设计团队,还将原有的芯片部门和上海宏公司整合,联合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共同投资5亿元深耕芯片技术,在8K超高清显示画质处理芯片、电视SoC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发力。  显示技术上,海信练就了ULED动态背光分区控制技术、激光显示技术等“看家本领”,并在Mini LED等前沿技术上不断储备并产业化。今年,海信电器频频推出高技术新品, 100全色激光电视、全球首台75全色激光电视、全球首台叠屏电视、中国首款社交电视……十分亮眼。  显示场景扩展上,海信正在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布局,在家庭显示之外,开拓办公显示、商用显示、智能交通显示以及特殊显示等,可以支持远程手术、智慧教室、家庭娱乐等多种应用场景。  在云平台支持和内容服务上,海信在全球也称得上“头号玩家”。根据海信互联网电视大数据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海信海外互联网电视终端累计激活数已突破1100万,全球累计激活用户突破4900万,即将突破5000万用户“大关”。今年以来,海信已成立了亚、澳、美、欧四大运营中心并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内容运营。  相较于“电器”一词,“视像科技”能更精准表达出海信在显示与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核心优势,从海信电器到海信视像,海信要让所有人知道,它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电视企业,他已在显示产业生态链上纵深布局和全面开花,未来可期。(资料来源 经济日报 青岛日报等)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禹亚宁)
责任编辑:巩小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