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提出了这个我们今天仍须直面的重大问题!

 传统文化管窥 2019-12-04

《庄子》,有人读到了一位非凡的“圣贤”,有人读到了一位超脱的“隐士”,也有人读到了一位孤独的“愤青”

在庄子生活的年代,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美好”的旧制度彻底崩溃;同时物质文明在迅速发展,生产、消费在大规模扩大,财富与欲望在不断积累和增加,赤裸裸的剥削、压迫日益剧烈

面对这样的现状,庄子对现实黑暗的批判,是异常尖锐而深刻的。

比如《胠箧》篇中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偷带钩的小贼要被处死,窃国大盗反倒成为诸侯;诸侯之家还好意思讲什么仁义?

又如《盗跖》篇中说:无耻者富,多信(言)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无耻的人富有,吹牛逼的人显达,名利最大者,几乎都是由无耻吹嘘而来的。

类似这样的观察和论断,千百年后仍保持着其批判的生命力,发人深省!

而庄子思想中最深刻的,也是最饱受诟病的部分,则是他对“人为物役”的抗议和批判,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反对“文明对人的异化”


庄子敏锐地发现,随着文明的发展,人在日益沦为“物”的奴隶,被各种“身外物”,如权势地位、财富名誉、仁义道德等所役使,它们已成为巨大的异己力量,主宰、支配、控制着人们的身心。

例如在《骈拇》篇中,庄子就尖锐地指出:“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也就是说,要钱不要命,要名不要命,要权势或所谓仁义不要命,总之,从小人到圣人,都在干着“以身殉物”的傻事,实在太可悲了!(“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在《让王》篇中,庄子还打了个比方,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拿“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并称,多用以比喻珍贵的物品)去射高飞在天上的麻雀,世人必定会嘲笑他。因为他竟用如此贵重的东西,去谋求那么轻贱的玩意儿。相比之下,人的生命之贵重,又岂是“随侯之珠”可以比拟的?


然而,从古至今,绝大部分世人终其一生,都在干着这种“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的傻事!

所以庄子在《齐物论》中发问:


人投生在世,便与外物发生关系,驰骋追逐于其中,而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的吗?终生劳劳碌碌,而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却不知道为的是什么,这不是很可哀的吗?这样的人生虽然不死,但又有什么意思呢?人的形体逐渐枯竭衰老,而人的精神又困缚于其中随之销毁,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是本来就这样昏昧呢,还是只有我庄子觉得昏昧呢?

这里,庄子发出了什么才是人的“真实存在”,什么才算是人的“本性”的问题;也生发出人如何才能不被外部环境、条件、制度、观念等所决定、所控制、所支配的问题,也即人的“自由”问题。
这是一个我们今天仍未解决、仍须直面的重大问题!2000多年前的庄子也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一种是现实层面的,绝圣弃智,回到远古原始社会中去;但这恐怕是行不通的,原始社会是回不去了,所以更可行的途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通过“坐忘”、“心斋”等修行,离形去智,回归虚静无为的心境,同时又展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逍遥游”追求精神飞扬,心灵自由,成为所谓的“真人”、“至人”

对此,你怎么看?今天的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摆脱外部物欲和烦恼的束缚,获得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完.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

别忘了点赞、转发和关注哦!

~您的举手之劳,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古今神秘文化

小传统,大视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