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中医院李鲜教授,粳米除了补益脾胃,还有这些功效

 梅雪舟 2019-12-05

粳米是大米的一种,关于其记载,首见于《名医别录》,其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功用为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清热,除烦渴,止泻痢。

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

《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功效。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李鲜教授 总结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粳米的作用,大体有以下这几个功效:

1.补益脾胃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中,取粳米助胃气、益胃阴,而能助药除烦热,并可防寒凉之品伤胃。同时,粳米甘缓,可使药缓行,白虎汤中粳米与炙甘草合用,可发挥甘缓留中的作用,使石膏、知母等寒凉苦降之药力“不速下行”,保证药力留驻中焦,以最大限度发挥清中之力。

附子粳米汤,用来治疗脾胃虚寒的腹满而痛,方中粳米益脾胃而能缓急止痛。

桃花汤,用治虚寒下利便脓血,取粳米健脾益气,佐赤石脂而涩肠止泻,助干姜以温中祛寒。

麦门冬汤,用治虚热肺痿,取粳米补脾益胃,生津润燥,脾胃健运,则津液上输于肺,肺得其润,则虚火自敛。

上述几个方子中粳米是和药物同煎的。

理中丸、大建中汤的服法要求药后喝粥,意在助药温养中焦。

乌梅丸中粳米与乌梅相伍,酸甘化阴,又可养胃和中。注意其制法:苦酒渍乌梅,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和药令相得。

2.发微汗

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瓜蒌桂枝汤中体现了粳米的此作用,使用方法是药后喝粥。

因桂枝汤为解肌之方,发汗力不足,药后啜粥,可资谷气、充汗源,助药力以发汗。

柯韵伯谓:“用此方之精义尤在啜热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发汗,自不至于亡阳,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

3.止汗

大青龙汤的用法中载:“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关于温粉,《备急千金方》中认为是“锻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其汗自止。”

因为大青龙汤的发汗作用强烈,为防过汗伤正,故用温粉以止汗。

4.防止药力峻猛

十枣汤为攻逐峻剂,为防药力峻猛伤胃,药后需进糜粥以补养胃气。

三物白散,由桔梗、巴豆、贝母组成,有温下寒实,涤痰破结的功效。

巴豆峻下冷积,为防猛药伤胃,需以白饮和服,即用粳米汤药进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