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当砍头者,先当一面镜子

 贪婪的老阿姨 2019-12-05
Edward Burne-Jones,The Mirror of Venus

有人问,我不怎么会说话,怎么开展社交?怎么和人打交道?
我总是说,你这是拿着金饭碗讨饭吃。
人是社交动物,社交需要沟通。沟通当然需要说话,因此,伶牙俐齿,风趣幽默,滔滔不绝,这些“会说话”理所当然被视为沟通的最好才能,没有,就会焦虑,以为自己无法社交。
其实,社交是两面,一是说,一是听,没有听就没有说。社交缺的不是说,更多时候缺的是耳朵。定义广一点,人类的一切沟通都是社交,出现障碍的社交基本不是不会说,而是不会听。善于倾听的人,就是别人不说,观察细微的肢体动作、瞬间的神情变化,也能“听”到别人的声音。高度默契的两个人,对一下眼神,就交换了海量信息,这是多少G的传输速度?不止5G,至少50G。
善于听,比起善于说,是社交更需要的技能。当然,不善说话不等于善于倾听,倾听也需要训练,孩子上课不许说话,但他们是不是一定专心听课?未必。但你不会说话,有个变劣势为优势的机会,你不需要克制自己说话的冲动。
太爱说话,反而会造成沟通失灵。我有个朋友,从年轻时就得到绰号“砍头者”,一堆人说话,任何一个话题,任何一个人说到第二句,他就会把人话头砍断,进入他的叙述,为了防止他的话被人抢回,他的话语如密不透风。到了后来,为了保证沟通正常进行,坐在他左右的两人,不得不同时摁住他的双臂,仿佛警察抓捕逃犯,恳求他:让人把话说完。他大概能安静几分钟,然后开始下一轮砍头。
这例子表面上极端,但本质上却普遍,沟通往往是为了说,就是不砍你的话头,自然顺承,人往往也是以你为由头说他的事。倾听者少,好的倾听者少之又少,训练倾听能力,第一步是克制自己太爱说话的冲动。

好的倾听者,第一步应该像面镜子,完整而清晰地反应所摄之物,没有自己的冲动与成见,你观察,你顺应他人与他物的逻辑,在这过程中,完成高效的沟通。我常建议读者,当你迷惑、困扰与痛苦时,拿起笔,把你想的一切都写下来,把它们理顺,你写完的同时,答案往往有了,这是你自己在倾听自己,你很久没有专心听真实的自己在说些什么,你总是用琐碎的、即兴的、不负责任的妄念砍掉自己内心的话头。倾听训练先从倾听自己开始。
那位“砍头者”朋友,时隔多年后再见,他变成有倾听能力了,我很吃惊,问他发生了什么。他说,老抢话,自以为是,说了很多错话,其实内心也一直很辛苦,但就是改不了,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戒定慧”三个字,原来看了几千遍,习以为常,那天却有触动,下了决心,我先克制一下吧?先戒抢话的习惯,只许自己在一定时间内说若干句话,开始如坐针毡,很快,习惯也就改变了。这种精进本杰明·富兰克林也体验过,他的13美德,第一是节制,第二是缄默,节制你太爱表达的冲动,就能够缄默地等候事情的全貌呈现。
倾听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是判断力的提升,从戒到慧。就像一个热点事件发生,你要表达观点,这没问题,也应该。但在这之前,先做的反而是节制,是戒,尽可能多地得到信息。

基本事实都不知道,基本观念都没理清,逻辑缺陷一大堆,你就有了结论,开始大批判,那只是“砍头者”,你只是在强化你自己固有的偏见,你只是在抒情,没什么智慧含量。我们应该避免成为这种人,人的成长体现为挣脱这种低幼状态,否则,看个新闻标题,人家带带节奏,就把自己的脑袋给他,一直是如此低效的沟通者,那不过在浪费自己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