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昵称34341094 2019-12-05

汝城古祠堂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宝藏,是汝城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公元1050年周敦颐来到汝城,开阐理蕴,提倡宗风,爱莲守拙、勤政廉政的思想对汝城影响深广,并融入汝城祠堂,把理学思想贯彻到下一代身上。

古祠堂文化中的理学思想,是祠堂文化的底蕴,濂溪理学对汝城的影响长远广泛且深刻,具体反映在祠堂文化这个交汇点上,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的体现。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一、以诚立道的理学思想

周敦颐理学要求人们以诚立道,五常为本,善里来,善里去。在汝城祠堂文化中,这层思想颇为深刻。

从诚的层面看,汝城祠堂可以说是一个家族一个姓氏不偏不倚,不枉不冤,以人为善,以诚相见解决问题的场所。大凡商讨重大问题,形成家族决议,举行集体活动,解决争议纠纷,扬善惩恶等,都离不开祠堂,并基本可在祠堂上获得圆满解决。

从贯彻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汝城祠堂更可说是一个诚立道维系传统五常道德的阵地。汝城祠堂秉承“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德,在仁方面,围绕仁心、仁义、仁政、仁慈,施行家族之仁爱,济困扶贫。

在义方面,围绕道义、正义,讲究义理,提倡义举,施行义务,颂美义士。汝城有个古俗:红喜事要请,白喜事要领。意思说,如果有人家举办生日、婚娶、生儿育女、升学等红喜事,不请不要去,如果有人家老人病逝、家庭出现变故等,要主动去承担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义的体现。

在礼方面,汝城祠堂本身就是一个礼法、礼节、礼让、礼仪、礼貌、讲究礼义廉耻的礼堂。祠堂中举办红白喜事的议程,宾主座位的安排等,虽然风俗各有不同,但都充分表明了理的内涵。

在智方面,汝城通过祠堂集众人智慧,理顺家族症结,实现通畅、通达,维系家族之通情达理和睦,可谓“一诚通上界”。

在信方面,突出“守”为宗旨的操守,守信、守业、守职、守制、守土、守家立业。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汝城古祠堂群·魅力古祠

二、以形载道的理学思想

周敦颐《通书》“精第三十”指出:“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正是受这一理学思想的影响,汝城古祠堂在型制结构上极端注重理学内核,以形载道。

一是选址和座向环境与风水的合理。欣赏一座祠堂,极容易发现,祠堂之选址总是在该村落中最好最合适或者最正中的位置。

二是建筑法则包会理学内核。汝城古祠堂在建筑型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方法、建筑布局上颇为讲究。

三是围绕宣扬理学思想进行装饰装点。汝城祠堂中砖雕、木雕、石雕、砖塑、泥塑、水墨画、油彩画、漆画、油画、神龛、灯笼等的装饰,碑刻、铭文、牌匾、诗词等,宣扬的是伦理道德,记载的是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声张的是家族实力,炫耀的是祖宗身份,核心在于贯彻“忠孝廉节”的理学思想。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汝城古祠堂群·马头墙与飞檐

三、以圣师道的理学思想

汝城古祠堂将家族对后人的教育有机融入在祠堂文化中,通过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祠这么一个社会及家族教育循坏,用标榜、启发、教育、奖励等措施,激励后人崇学圣人,以圣人之道而求道,求学圣人之道,追求一种完善的人生境界,以报效国家,而无愧于濂溪过化之地的称谓。在汝城历史上有两种与汝城祠堂紧密联系的人文现象,“进士现象”和“监察御史现象”。

进士现象可说是汝城祠堂文化中的人才群现象。汝城县志记载,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的邵晔到清道光十五年(1835)的何庆元,汝城的进士就俞过40人。作为一个偏隅小县,这是深厚的传统文化所致。

监察御史现象可以说是祠堂文化中“寡欲”、“主静”的理学观念的硕果。周敦颐一生恪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正廉洁,不阿权贵,其思想同样深刻的影响汝城之历代学子,进而形成汝城历史上的监察御史现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汝城历史文化中的进士文化、御史文化,同样是汝城祠堂文化中浓重的一笔。时至今日,更是祠堂文化中的重要亮点。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汝城古祠堂群·古祠夕照

四、以治卫道的理学思想

因为人性有刚恶、秉恶之分,伦常有不仁不义之徒,因此在周敦颐理学思想中除了提倡教化之外,还强调“得以刑治”,即用法治理社会。

在封建皇权不下县、法治松散、不告不理的情形下,祠堂事实上填补了封建政权的部分空间,充当了以治卫道的阵地。当然,这种治,是民间之自治,家族之自治。

一是维系族权。一个家族、一个祠堂往往会以一个德高望重、年老辈高的长老为族长,辅以一批贤士或者富户、小家族的代表而形成一个族权,这种家族政权有着独特的权力,制定族规族训、主持族内活动、行使祭祈权力、调解族内纠纷、评理家庭矛盾、主管家族公产、牵头救济贫困、负责修缮祠堂、实施违规惩罚等。

二是族规族训。大凡有祠堂的家族,都有族规族训,有些大的家族合修了族规族训,其小家族不另修。族规大都从风俗、礼仪、财产、婚丧嫁娶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规定,犹如一部家族小宪法。族训主要有祖训,即先祖的训词;圣训,即皇帝的诏训;族训,大家族的训导;家训,对家庭的劝训等。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范氏家庙鸿门梁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中的理学文化

▲汝城土桥金山村叶氏家庙三层镂雕双龙戏珠樟木鸿门梁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汝城古祠堂饱含理学之内涵,工艺之精美,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承载了理学的思想文化,生动体现了理学文化与乡土社会的交融互动;理学不仅是仕宦的官德修养,而且渗透到民间化为民众的日常行为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