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打造“小而美产品”,提升个人品牌职场影响力?

 昵称535749 2019-12-05

 20小时前

创造产品,是个人品牌建设的第一步。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六个人”(ID:connect_yourself),作者 第六个人,36氪经授权发布。

一个实习生为一家公司留下了一个产品,这听上去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我去和这位实习生朋友打招呼,但开口即是道别。

她还在大三,即将结束这段工作,返校完成后续的学业。在实习期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

我和她负责的业务产品几乎没有交集,也因此我们还来不及有太多深入交流。

回顾这件有些神奇的事,大概的过程是:

她在入职第一周的时候就把公司几百人的周报几乎通读一遍,而后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勾勾画画,写上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因为周报更多是为了向下管理同步共识信息,通常文字容量平均都是在1000-2000字左右。也就意味着,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把核心重点内容读完,也至少需要2小时。

这个小小的举动被老板观察到之后,他随口开了个玩笑:那不如以后你可以写写作为实习生获取的信息和你自己的视角。

于是,这个小小的行动变成了每周固定向全员发出的“周报评论”,也成为了公司内部信息沟通和流动的载体。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在缺乏充足时间阅读全部信息的时候,你可以用这样一个小小的信息索引,快速选择重点内容浏览。

我有很多次也恰恰是通过这封评论邮件去看周报,而没有从办公协同平台进入。它向手机push信息一样,给了你一个小小的触点,帮助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第二期、第三期,这个邮件增加了头图、尾缀,并且有了固定的写作逻辑和版式。像雪球一样慢慢越滚越大,它看起来真的很像一个像样的产品了!并且因为卷入了更多同事的讨论、分享和交流,产品内在影响力也在迅速提升。

到她将要离开的时候,这个周报评论小组已经招募到了正式员工,接棒后续运营。看到她将要离开,我这个还没来得及深度交流的人,内心里也多了一丝失落感。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基于周报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讨论,已经成为了公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让她迅速被几百人同时认识,也借助这个小小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内嵌到一个组织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为自己塑造了良好的个人品牌标识。

这件事,给我这样已经工作超过十年的人,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和思考。

我们常常讲个人品牌,但在职场中,个人品牌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多数人都缺乏「产品化思维」去创造个人影响力,每个人都有技能,也有优势,更有擅长,但极少人才会有意识的将它们「产品化」。因此,个人品牌很多数时候都受困于仅仅停留在潜意识和感性认知层面,缺乏可落地、肉眼可见的产品实现,没有足够的高频互动、内容对外传达,缺乏长期一以贯之的坚持。

也因此,你需要首先为自己这个独特的品牌创造一个可被交流、互动和谈论的产品载体,而后逐渐迭代完善,输出你的核心价值,获得在职场和广泛职业社交圈的认可。

一定会有人说:我已经过了那种想要站出来“表现”和“表达”的年龄啊!

你看,误区常常也是从这里开始。

一个人45年的职业生涯,永不停歇、没有止境。拥有一个握在手中独属于你自己的产品,也将意味着它会不断为你的职业发展添加燃料。它会一直跟着你,成为你的背书,也成为你不可替代的标签。

那么,一个个人品牌「完整产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

1. 首先,它必须要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内部环境和文化价值观。个人品牌能够发挥意义和价值,也是因为你是在一个限定边界的舞台中起舞,你的价值取决于对商业的贡献多少。如果你做的事情、产品,本身和业务发展没有一点关联,那么它最终就会演变为一种简单的兴趣爱好,它可以帮助你去内部社交,但从长远来看,却很难为你的个人品牌赋能。

2. 其次,它应该追随你的内心,是你个人人品、性格和为人处世的表达。如果你天生活跃,你可以创造更多有趣好玩的产品;如果你更欣赏低调内敛,你的产品本身也应该遵循这种风格。能够坚持身心合一,才能获得持久的乐趣和动能,这也会帮助你的产品走得更长久。

3. 务必要「创造价值」。一个品牌能够走得长远,是因为它真正的能够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这个需求,越是刚需、越有痛点,越具备不可替代的「有用价值」。而个人品牌首先就是要先去夯实产品的「有用价值」。当你能为你的同事为公司提升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以及产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你的产品就会赢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4. 假如你的产品本身还是一个同事走进食堂能谈论、在内部社区会有积极响应、具备「社交币」属性自带流量的产品,那简直太棒了!每当产品被交流互动一次,你自己这个品牌的形象和认知就被打了一次在同事心中,如同APP原生的打卡功能一样,好产品自己会走路,爆款为自己代言。

你会发现——这简直和创造一个商业化的产品,完全没有差别嘛……

没错!

一个人的个人品牌,最终也会和商业品牌的运作,殊途同归。

所不同的是,你的个人品牌最终的受众和首批目标用户就是你公司的全体同事,讲出你这个独特品牌的「故事」,一定不是靠瞎吹胡侃,而是握在你手里的扎扎实实的产品。这也正是「产品化思维」尤其重要的意义所在。

你或许可以从以下的工作步骤开始尝试产品化:

1. 找到1-2个极端感兴趣的切入点,思考清晰你最希望凝聚内部同事一起、或是你自己独自做些什么事情,能强势输出你个人的优势和技能,并为大家创造「有用价值」。

2. 思考做这件事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如同周报评论一样,灵感或许就来自一封邮件、一个小小的评论、一次内部演讲、一个好的行业资料分享、帮忙牵线搭桥一个资源与合作。你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但一切出发点——首先要扎根并服务于业务。

3. 通过MVP大概预估你迭代的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以及,相应你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具体是哪些。将个人品牌的产品运营和平时的常规工作进行更好的时间+ 精力管理,当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真实的实战业务和本职工作为重——毕竟,你不是靠这个产品来完成工作绩效的,一定要对优先级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

4. 通过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交流获得产品反馈,帮助你找到迭代和完善的方向。

而观察产品迭代和完善的情况,你也有机会把它放在外部宽泛的职场环境中,去测试更广泛的行业认可度。如果你的产品本身就是“搭建合作”,那么你可以迅速在外部也应用同样的思路,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对的人,建立对的合作。这会帮助你将「产品化思维」延续到对外的广泛职业社交中,从中获得更快速、更加强劲、可持续的社交链接。

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能够创造一个小而美的产品,而被称之为它的唯一「创始人」,那是多么激动的一件事!当我的同事将要离开,而这个周报评论小组仍然沿用了她最初产品的命名,就是为了将这种品牌的精神内核在公司中持久的传递下去。

现在,你也需要让自己具备足够的商业视角,像运营一家公司一样,将你的个人品牌持续运营下去。

2002年5月,搜索引擎工程师杰夫·迪安给Google CEO 拉里·佩奇发了一封邮件,并抄送了几位同事:他详细分析了为什么搜索词条“川崎H1B”结果跑出来一堆无关内容的原因,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即,计算出“广告相关度数值”,以此来评估广告与搜索请求的相关性,然后根据得出的数值来决定广告是否展现,以及出现在页面的什么位置。

这个在周五下午开始筹划并由五位工程师捣鼓出来的产品,正是赫赫有名创造几十亿美元收入的AdWords的前身和雏形,起因则是CEO拉里·佩奇贴在茶水房里的一个“不满问题纸条”。杰夫·迪安当然是深切理解谷歌文化和价值观,并拥有极强的敏感度和责任心,快速付诸行动去实践——为用户创造并提供最好的搜索服务与体验。

他把自己的擅长、兴趣与业务命题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造出了非常成功的商业化产品。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他也将个人品牌影响力带向了更高的位置——这是一段无论如何看上去都异常精彩的经历:作为一个几十亿美元收入产品的“早期创始人”。

关注业务动向,放手去解决问题,看向组织中的管理者真正关心的方向,找到和自己真正擅长相关联的发力点,你看,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也有可能创造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它当然并不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特权,只要你有心、留意,都有可能找到一个犀利的切入点,创造出属于你的美好产品。

而个人品牌产品,也有极大可能在某个十字路口和公司的商业化产品交汇——那时,就是你个人品牌价值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文章的最开始:为什么对于大龄职场人,恰恰都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去做这件事?

1. 担心这是过度表现

2. 担心这很“幼稚”

3. 担心做不好“弄巧成拙”

我们常常觉得,个人品牌也许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只要我具备了一些行业经验、有了一些积累,或许我就可以歇歇脚了,我可能也不太在乎我的各种能力和实力一定要被别人看见或者极度「认可」和「懂得」。

我们常常觉得,找个时间「创造爆款」才是王道……然而殊不知,个人品牌建设可真的是更像小火慢炖:难的是每天都能获得职场口碑的复利进步,人对人的认可和信任,也是在细水长流的过程中才被慢慢塑造。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内秀和内敛并不能创造出更高价值的机遇和运气,但冷傲和高调同样也很难让你有发挥之处。只要你身处职场,你就必须具备持续对外输出价值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空谈和花拳绣腿。你需要借助一种可视化的手段去帮助你做内外部的表达。经营品牌更像是一种长跑马拉松,百年品牌老店也需要唤醒、更新,更何况一个职场人呢!

当你能够通过这些小而美的产品,真正的融入一家公司,并凝聚更多人去创造价值,你也必将成为公司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潜在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