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父母不能离得太远

 美丽星海 2019-12-05

再好的关系,也不能走得太近,尤其是亲戚。

1

亲戚,不能住得太近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亲戚远来香,邻居高打墙。意思是,亲戚住得太近,关系就不会处得太好。

越是远道而来的亲戚,越是相见甚欢。即使居住相隔一面墙的邻居,也要把墙打得高高的,以免相互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关系越好,走得越近,越容易产生矛盾。

我说个我家的故事。我们家和舅舅家是上下楼。

小的时候记忆中,我妈和舅妈平时在一起有说有笑挺好的,吃喝不分。

今天我给你送饺子,明天我给你送炖肉,要不然就你去我家吃,我去你家吃。两家人不分彼此,其乐融融。

后来,我跟表姐都考上大学离开了家。我再回家,总听到母亲唠叨舅妈。

说舅妈爱占小便宜,今天说忘了买葱,来我家拿一根,明天说没盐了,忘了买,来我家要一袋。三天两头来我家“搜刮”。

舅妈还爱嘚瑟——说表姐考的大学怎样怎样,比我考的大学强多了。总之,母亲和舅妈两个似乎总闹不愉快。

后来,楼房改造。我们都搬离了原来的楼房,那年春节,我家搬进了新居,我回家过年。晚上的年夜饭,三口之家,很是冷清。

爸爸说,要是你舅舅一家一起,就热闹多了。妈妈没有吱声,但是,明显感觉出了她心情的失落。

第二天大年初一,妈妈一大早就喊我起来,说是去给舅舅舅妈拜年。我赶紧起床,收拾妥了就跟着爸妈出门了。

舅舅家跟我家住的是同一个楼区,只是不同小区。我们都是改造拆迁户,两个小区只隔着一条小柏油路。

这次拜年自是皆大欢喜,我们在舅舅家待了一整天,吃了晚饭才回家。我妈跟舅妈真像是久别重逢,说不完的体己话。

临走,我妈还一再嘱咐舅妈明天早点儿去我家。她们说好了,转天初二,舅舅一家去我家待一天。

有人说,再好的关系,走得太近也是一场灾难。

亲戚,住得近了,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不愉快,彼此挑剔、嫌弃,伤了和气,心生嫌隙,太不值得。

就像我妈和我舅妈,住得近了,时间一长,没事儿也能找出事儿来。

可是,分开以后呢?时间久了,又都想念之前的好,那些不愉快的小事,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人与人之间,离得太远,关系容易淡;走得太近,又会生出许多是非恩怨。距离产生美,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好方式。

和父母不能离得太远

2

再好的关系,也不要离得太近

但是有一种关系除外

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因为走得太近,会伤感情。可是,有一种关系,另当别论,就是与父母的关系。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远近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

可是,与父母的关系,说来也不是那么轻松愉快。离太近了,亲戚间都会有矛盾,与父母更是少不了摩擦。

《都挺好》中,父亲苏大强住在二儿子苏明成家里,他每天都要给大儿子明哲打电话抱怨,说二儿子对他不好,使用冷暴力,不给他吃好的,天天虐待他,要求大儿子赶紧为他买新房,他要搬出去住。

其实他在苏明成家过得挺好的。他每天变着法的折磨小两口,老同事来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他捡了条流浪狗把儿媳妇吓得不知所措;他不愿洗澡,还说是苏明成嫌弃自己。

他处处折腾苏明成夫妇,事后还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同在一个屋檐下,父子间的关系不融洽,还特别紧张。

可是,等到他离开二儿子家,住到女儿苏明玉那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知道自己生病了,非要立遗嘱,把财产全部留给二儿子。

所以,不要跟父母较真,他们对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

他们知道谁是最需要呵护的那一个,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和睦,就对他心存怨怼。他们一如既往地善待自己的孩子。

所以,不要因为任何借口远离父母。更不要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少去探望父母。有的父母,他们不缺钱,不缺吃穿,他们缺少的是陪伴和关爱。

父母老了,如果有可能,还是别离他们太远。

3

父母,不能离得太远

有句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这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如果父母年龄大了,依然健在,一定不要离他们太远。

和父母不能离得太远

春秋记载:一日孔子出行,听到远处传来十分悲戚的哭声。他与同行弟子赶紧循着声音,走近一看,是一个叫皋鱼的人在路边哭泣。孔子问皋鱼:“你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

皋鱼回答说:自己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学习,周游诸侯国,没有把赡养父母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意效力君主,到头来一事无成,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说完感慨道: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了!

失去的岁月无法挽回,离去的亲人再不能相见,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亲人吧。皋鱼说完就辞世了。

这就是有名的“皋鱼三失”。

孔子见了,感慨万千。他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要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于是,有大约十分之三的弟子向孔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因为自己无法对父母尽孝道,羞愧难当,自责而亡。而今天的我们呢?

为了自己的工作,远离父母。一年到头只有春节匆匆回家过个年,与父母的感情变得不痛不痒,心中漠然,打个电话都嫌麻烦。

为了前途,更是不惜一切。把应该放在父母身上的心思、时间统统都放在了自己所谓的追求上,错失了与父母相伴的岁月。

等到有一天,父母离去后,再去追悔,也只是悔之晚矣!

毕淑敏曾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太晚!

为了人生不留遗憾,在父母垂垂老矣之年,还是不要相距太远,尽自己所能,尽量留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