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顶商人”胡雪岩改变了当时商人的地位了吗?

 蓝色天空深秋 2019-12-05

我觉得,红顶商人胡雪岩没有改变商人的地位。

“商人”这个称呼的来历,与商朝密不可分。在商朝出现后,人们除了从事各种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家畜之外,有一些还从事着酿酒、建房、织布、铜器制作,甚至造车、造船等手工行业。

自从周王朝推翻商朝政权后,国君为了避免商朝的遗民再聚集起来造反,便强迫他们从原来的殷都朝歌迁居洛阳东郊一带,并且,还派出重兵对他们严密监视。

由于商朝的遗民这时已经脱离了生产、劳作,已经身无一技之长了,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生活境况远不如前。为了生活,他们想起了以前的祖先曾有外出“以物易物的光荣传统。恰好那时,周王朝的贵族又需要各地物产,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就这样,国君就允许商朝遗民去外地贩运各类物件回来。

时间一长,这部分贩运货物的人群都有了不错的收入。因此,就有越来越多的商朝遗民都做起了买卖。后来,人们就把这部分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而他们贩卖的物品,则统称为“商品”,他们从事的这个行业也被称作了“商业”。

由于人们一向有着强烈的“成王败寇”的意识,最初的“商人”没有什么地位,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商人的地位依旧没有怎么提高。这时因为以下两个重要的原因:

1.赋税。我古从古至今,农业都是国家的根基。封建王朝需要安定的农民来承担税、赋、役这三重责任,而商人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追求利润,且思想灵活,不容易被人操纵。这些原因,也就造成他们不被统治者欢迎,甚至还会被长期打压的处境。

2.思想。人们通常只会看到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低价进高价出的方式来谋利,便认为他们懒惰奸黠狡诈。更有甚者,还认为商业本身不会创造价值。

到了清朝,就出现了“红顶商人”——也就是官商。通俗地讲,就是指在朝廷里的官员又拥有商人的两种身份的人。这个称呼来源于清代官帽上特有的红顶,徽商胡雪岩就是当时“红顶商人”的典型代表。

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被左宗棠赏识后,又做出了许多贡献。后来在左宗棠的举荐下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成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是杰出的徽商代表,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才能,他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的美誉,同时,也被商界奉为“商圣”。

后来,胡雪岩被朝廷革职查抄家产后,最终郁郁而终。

胡雪岩作为双重身份的红顶商人,代表的是权利的一方参与到商业活动中,这就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人们那时对于普通的商人的诚信都有所质疑,相比之下,通常就更加信任朝廷官员中的“红顶商人”。

然而,虽然“红顶商人”们经商容易,也确实沟通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但是后遗症也是很多的——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他们中有不少的官商贪污、受贿,直接影响了当时的经济秩序。因此,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官商”这种双重身份,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最后,“权力”和“经商”仍旧被剥离开来,商人恢复了以前的简单身份,他们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也不再有朝廷的因素了。

因此,我认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并没有改变当时商人的地位。只不过,随着商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真正的创业时代已经来临了。相对于以前,商人的地位也逐渐提高、经商也更容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