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籽骨复位与拇外翻疗效的相关研究

 天涯待归客 2019-12-05
大脚骨的治疗就找足部整形中心-始于2004年
         籽骨复位与拇外翻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第l跖骨籽骨复位与拇外翻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O07年l2月共治疗拇外翻420例,626足,男54例68足,女366例558足,年龄l3—76岁,平均(46±12)岁。术前拍摄负重位足部X线片,术前测量拇外翻角2l 45度,平均(31±13)度。跖间角7—2l度,平均(12±3)度。籽骨脱位:0度15.97%,I度26.04%,II度36,58%,Ⅲ度5.75% ,足部功能评分46,5±9.4。结果术后测量拇外翻角3 2l度,平均(8.2±5.4)度。跖间角0~ll度,平均(4.5±2.4)度。籽骨脱位,0度34.67%,I度46.12% ,II度17.95%,Ⅲ度1.26%,足部功能评分84.8±7.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籽骨复位在治疗拇外翻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判断拇外翻手术疗效的一个标准。籽骨是足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籽骨半脱位”被认为是拇外翻的重要病理因素 。]。但拇外翻术后籽骨复位程度与拇外翻的疗效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拇外翻患者术前及术后籽骨复位程度及足部功能的恢复探讨籽骨复位在治疗拇外翻中的意义。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治疗拇外翻375例,626足,男44例68足,女331例558足,年龄l3—76岁,平均(46±12)岁,术前拍摄负重位足部x线片,术前测量拇外翻角2l一45度,平均(31±13)度。跖间角7—2l度,平均(12±3)度。籽骨脱位:0度15.97%,I度26.o4%,Ⅱ度36.58% ,Ⅲ度5.75%,足部功能评分46.5±9.4。第l、2跖间角,籽骨脱位程度。
表1 626足拇外翻分度及其并发症案例。
        1.2 手术方法足部驱血,踝上绑扎止血带,手术区域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在第l跖骨头颈内侧做一2 em长切口,切除炎性滑囊组织,用骨刀切除跖骨头内侧骨突,用微型摆锯横形切断跖颈,将跖骨头向外侧推移约3一,向跖侧推移一皮质骨,向侧旋转5—10度,将拇趾矫往过正至内翻约5度位,缝合伤口,l一2趾间夹一纱布垫,加压包扎伤口及前足外用弹力绷带软固定,手术后即可行走,2周后进行足趾功能锻炼。伤口愈合时间9—14 d,骨折愈合时间4 6周。
        3 统计学分析Stata 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伤口除1例发生缝线反应外余均一期愈合,l例患者术后截骨端移位较多,行再次手术,克氏针固定。术后测量拇外翻角3~21度,平均(8.2±5,4)度。跖间角0~l1,平均(4.5±2.4)度。籽骨脱位:0度34.67% ,I度46.12%,Ⅱ度17.95%,Ⅲ度1.26%,足部功能评分84.8±7.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手术前后功能及外翻角度。
        3 讨论
        3.1 籽骨结构与拇外翻的关系2粒籽骨分别位于第一跖骨头腹侧的2条纵沟内,中间有骨嵴阻挡籽骨的横向移动。籽骨有3条内在肌腱和籽骨间韧带、跖籽骨间韧带、趾籽骨间韧带相连,形成纤维软骨板样结构,活动性很小,所以2粒籽骨位置相对固定。从力学角度来看,籽骨主要起负重、固定和滑车作用。在足跟离地到第一跖骨触地,跖骨籽骨系统进行屈戌样运动,籽骨协调和固定周围肌群使得前足展开、屈肌群收缩。在推进期,第一跖骨头向籽骨的后方滑动,籽骨协同拇短屈肌保持跖屈的稳定性。籽骨位置相对固定,有利于不同肌群的协调和维持力学平衡胫腓侧籽骨的肌肉附着不同,拇展肌和拇短屈肌的内侧头止于胫侧籽骨,而拇收肌和拇短屈肌的外侧头止于腓侧籽骨。正常情况下,这2组肌群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不发生拇外翻畸形。文献报道,切除胫侧籽骨,导致2组肌群力量失衡,拇外翻发生率增加。对于穿高跟尖鞋的人群,拇趾外翻导致内侧跖趾关节囊紧张,产生对第一跖骨头的牵拉力,跖骨内翻导致籽骨相对半脱位,跖骨籽骨系统发生附着肌群的力量失衡。对于遗传性拇外翻患者,此类患者多有明显的跖骨内翻,籽骨相对半脱位,于是,跖骨籽骨系统力量失衡而发生跖趾关节半脱位,导致拇外翻逐渐加重。
        3.2 籽骨复位在拇外翻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拇外翻手术的目的主要是矫正畸形,解除疼痛。尤其是第一跖骨头下疼痛的患者,往往是籽骨脱位引起的跖籽关节炎造成,此时进行复位籽骨非常重要。从本组患者术后情况分析,随着籽骨复位程度的增加,足部功能评分明显增加,这说明籽骨复位对足部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拇外翻治疗效果的一个评判标准。有的术者对严重籽骨脱位的患者行籽骨切除术,朱越峰等 研究认为:行第一跖骨头下胫腓侧籽骨远侧半切除对拇长屈肌腱瞬间力矩臂影响很小,故对趾屈曲力影响很小,临床中对于籽骨横行骨折及多分籽骨伴籽骨炎患者可行籽骨半切除术;胫/腓侧籽骨单侧全切除和双侧籽骨全切除术对长屈肌腱瞬间力矩臂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故对趾屈曲力量有明显影响,所以手术切除单侧籽骨应慎重,应尽量避免切除双侧籽骨。在外翻的术式中切除腓侧籽骨应慎重,应考虑旋转第一序列致中立位,使双侧籽骨复位在正常解剖状态 我们认为一般不做籽骨切除,对于籽骨增生明显的可行籽骨消磨。

足部整形中心于2004年开始采用 温建民教授创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及相关畸形的新方法:小切口局麻微创技术,行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削磨、第一跖骨头颈截骨、正骨手法纠正拇外翻畸形及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一、二趾蹼间夹垫及"8"字绷带外固定的方法。经近10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优良率非常高。与国内外传统术式相比,优良率提高了4.5%(国外)至14.5%(国内)。本疗法具有切口小、痛苦少、术后即能下地自理生活、恢复快、矫形满意、不影响或改善足部生物力学分布、费用低等优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