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与荣誉公号 原创文章) 按:今天我们继续推送“佩奇的帽徽”朋友提供的人民军队帽徽系列文章。今天推送的第十六篇,介绍人民军队工程兵符号。 这一期,我们推送工程兵。 1927年8月1日,以黄埔军校工兵科第五期毕业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工兵营和第20军工兵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秋收起义,由148名安源工人在井冈山编成红军第一个工兵连。 1947年1月12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成立工兵组织的指示》提出:“为了适应新情况,补救炮弹缺乏,增加攻坚夺城条件,加强工兵作用是必要的,每个野战纵队、旅(师)均须成立工兵连,各野战集团或大军区参谋处中,加设工兵科”。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各野战军先后组建了工兵团,师、团大都建立了工兵营、连、排。扩编后的工兵,在历次作战中,都担负起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任务,为祖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2月3日,中南军区将第四野战军工兵指挥所与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师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工兵司令部。随后,西南军区以特种兵纵队所属的工兵第2团、7团和暂编工兵第8团与第18兵团的工兵合并,组成工兵纵队。工兵纵队领导机关改为西南军区工兵司令部,华东军区以特种兵纵队工兵第3团与特科学校工兵大队的基础,组成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 1950年12月,成立兵种领导机关。随后,逐步统一了全军工兵部队的编制,建立了各级院校和研究设计机构。1951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加强工兵建设,加速培养工兵干部,各大军区及各兵团(在朝鲜的志愿军)、军、师司令部增设工兵主任,团司令部设工兵参谋。 (陈士榘工程兵上将,领章上的工程兵符号清晰可见) 1955年,作为兵种,改称工程兵。解放军总部设立了工程兵兵种指挥机关,正兵团级,首任司令员陈士榘工程兵上将。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决定将全国6个大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军区工程兵部分别为沈阳、北京、南京、广州军区工程兵部,增设济南军区工程兵部,国防部做出《关于各总部、各军区兵种机构名称的规定》,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军区工程兵部改称工程兵司令部,其他军区工兵处改称工程兵处。 55式工程兵符号为交叉的铁锹和铁镐。符号样式分为两种:早期为方头铁锹,后期为圆头铁锹。 1958年8月22日,国防部决定将沈阳、北京、济南、南京、福州、广州军区工程兵司令部改称军区工程兵机关。军区工程兵机关归军区建制领导,既是军区统一领导下的业务部门,又是军区直属工程兵部队的领导机关。在业务上接受军区工程兵的指导。以后,军区工程兵领导机关进行了多次调整变动。1962年11月,国防部颁令,工程兵领导机构调整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工程部4个部。 工程兵修理工技术等级证明书,照片中工程兵列兵领章符号清晰可见,钢印上的工程兵符号亦清晰可见。 (工程兵列兵,领章上的工程兵符号清晰可见) (工程兵技术学校毕业证书) (工程兵少尉,领章上的工程兵符号清晰可见) (工程兵第一预备学校结业证书) (工程兵《五好证书》,图案为后期圆头铁锹符号) 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作战中,在修筑川藏、青藏等公路中,在大规模的国防工程建设中,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抢险救灾的斗争中,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工程兵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历史。工程兵的行列中,更多的是不计名利、不讲索取、不出风头、守口如瓶的无名英雄。 1982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领导机构改为总参谋部工程兵部,在总参谋部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工程兵的军事工作。在总参谋部工程兵部建立的同时,各军区工程兵领导机构也改为各军区司令部工程兵部。1985年百万大裁军,取消原来大军区级的工程兵领导机关,将原有的直属部队配置在各总部、军区、军种及集团军。 附作者说明: (1)文中所有藏品均源于“佩奇的帽徽”收藏实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尊重作者的劳动;(2)为尊重个人隐私,藏品中证件凡涉及姓名的,均用马赛克处理;(3)文中遗漏、出错的地方,欢迎读者朋友裨补阙漏,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