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之九】儒家说夫妇之道取法于天地,知夫妇法天地,不知推夫妇之道以论天地之性,可谓惑矣。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当其生也,天不须复与也,由子在母怀中,父不能知也。物自生,子自成,天地父母何与知哉!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故放鱼于川,纵兽于山,从其性命之欲也。不驱鱼令上陵,不逐兽令入渊者,何哉?拂诡其性,失其所宜也。夫百姓,鱼兽之类也。上德治之若烹小鲜,与天地同操也。 【拙解】儒家说夫妇之道是效法于天地,知道夫妇效法天地,却不知道以夫妇之道推论天地本性,可以说是糊涂。天覆盖于上,地仰卧于下,下面的气向上升,上面的气向下降,万物自然生于其中间。当万物产生,天不须再对其干预,如同胎儿孕育在母亲腹中的情况,父亲不能了解一样。万物自然产生,胎儿自然形成,天地父母何需干预了解呢!等到子女出生,依人间之道对其才有教育的义务。天道无为,听任放纵万物本性,故而将鱼类放于河川,纵放兽类于山中,顺从其性命的需要。不驱使鱼类让其上丘陵,不驱逐兽类让其入深渊,为何?违背其本性,会使其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百姓,如同鱼兽之类。道德崇高者治理百姓如同烹制小鱼,与天地有同样的德操。 【小议】胎儿的形成,必先得父母之精卵结合,故而是“有为”之功。天,本是一个仅存在于人类头脑意识中的抽象且玄幻的概念,并非确有实体。人类以拟人的方式想像出天的思维和行为,然后赋予天无限超能。有人说天是万能的,也就是无所不能,世间万物皆为天所掌控,世间诸事全由天来决定;也有人说天是“无为”的,天对世间万物、诸事采取的是“无为之治”。或许可以说,天,出自人之口,口若悬河,便造出了无所不能的“天”;天,出自人之手,妙笔生花,便有了“天道自然无为”之说。既然天是至高无上的,那么,用“弗治而治”赞颂那些“圣君”,便可将“圣君”誉与天齐。道德有高低,品性有优劣,故而可说人的品性即是道德。每个人的心思,便是“天”,因为天形抽象,人的心思亦无形;天有不测,人的心思亦是难料。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
|
来自: 紫微o太微o天市 > 《王阳明心学等其它哲学派别知识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