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关于靶向抗肿瘤药你必须了解的一些事!

 玉树临风肖 2019-12-06

导读

近年来,伴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兴起,肿瘤的治疗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代迈向了基于基因及蛋白组学检测的精准靶向治疗新时代。

分子靶向药物在精准“击杀”肿瘤细胞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正常细胞的损伤,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还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将恶性肿瘤治疗转化为“慢病管理”。

然而,什么是分子靶向治疗,怎样合理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下面这些内容将帮助您进一步了解分子靶向抗肿瘤药:

什么是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以下简称:肿瘤靶向药)是一类能够瞄准肿瘤细胞上的分子靶点,进行“精确打击”的新型药物。这些分子靶点大量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或者细胞内,而几乎不在正常的细胞上表达。药物治疗的靶点实质上是肿瘤细胞在生存繁衍或者侵袭转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蛋白,也可以是某一细胞群表面特征性蛋白。

传统的化疗药物没有“精准打击”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可能成为其攻击的目标,尤其是生长旺盛的细胞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与传统的化疗药相比,肿瘤靶向药在精准“击杀”肿瘤细胞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正常细胞的损伤,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还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怎样合理使用分子靶向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

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检测生物标志物,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和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


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比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常见的基因突变有EGFR,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

目前国内上市的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等都是针对该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又比如在乳腺癌的部分患者中存在HER-2的高表达,对应的靶向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及帕妥珠单抗等。

对于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比如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等,多用于肝细胞癌、肾细胞癌等治疗。相同部位的肿瘤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相同的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恶性肿瘤。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在经验丰富的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近几年来迅速崛起,但并不是要取代手术、放疗和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而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新组成部分参与到临床。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抗肿瘤药物的效价比,优先选择有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效价比高的药品。在相同治疗成本前提下,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