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用器具 下

 芝润斋 2019-12-06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玉花插、玉笔插、玉香插的出现是玉器工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工艺精湛,造型别致,是玉器中的上品。

玉花插

花插是陈设品。一般来讲, 花插的重心较低,其上有一个较深的插孔。笔插同花插类似,但结构更加紧凑,更适合文房使用。玉花插是花插类器物中的精品,较之其他质地的作品更具陈设性。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明 · 青玉玉兰花插

目前能见到的早期花插是明代作品。用整块玉雕成,近似于简状,下部为镂雕的枝叶,上部为简状的花朵,花朵中可插物品,花朵之外有细小的花、叶装饰。目前能见到的明代花插数量不多,样式较简单。一般都呈圆筒形,下部透空, 上部可插物品。清代的花插较明代作品样式复杂,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陈设效果,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插孔。作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树桩式,主体为树桩形,旁侧缀以花、草、树、竹,其下有土地。树桩之外盘有枝叶,有的作品上还有鹤、鹿。

荷莲式作品雕作相并的荷叶、荷花、莲蓬,局部中空可插物,其外又有小的螺、蟹、水虫,生机盎然。

象生类做成某种生物形象,中部掏空以插物。这类器物中最典型的是白菜式花插,整体如白菜,菜叶外翻,清代宫廷中这类作品额多。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 · 黄玉双鱼花插

玉笔插

玉笔插同花插有所不同,花插所插花枝,长短可随器的形状而变化。因而花插的长、短,高、矮所受限制较小;而笔的长度有限,所以笔插的高度不能太大。另外所插之笔,需经常使用,且置于手畔之时较多,因而制造时需重心偏低,且较稳固,以防被碰倒。笔插有两种:一种是插上之孔, 孔只能插一支笔;另一种形似笔筒,但非筒状,因而名曰笔插。其物中空,可贮多支笔。故宫收藏有佛手式笔插,瓶式笔插等。

玉香插

玉香插为插香所用。旧时烧香、多用香炉,香插于炉中,灰亦落于炉中。香插主体为一盘,以盛香灰,盘中心凸出高榫、榫上有孔。燃香时将香插于孔内,香灰便可落于盘内。一般来讲,香炉燃香可多支点燃, 香插燃香仅插一支。由于香燃后留有短蒂,可将插孔堵住,所以有些香插的插孔为通孔,可从孔的一端将孔中物捅出。清代宫廷使用的香插以秋葵式香插及桃花式香插最为典型,秋葵式香插主体为一葵花式盘,其旁镂雕枝叶,桃花式香插主体为桃花式盘。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 · 碧玉香盘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盒是容器。《广韵》释盒,“盘覆也。”说它像盘而有盖。玉盒制造时需要掏膛,还需要配盖,盖与盒身之间有子母口咬合,加工工艺较复杂,因而产生的时代略晚。目前见到的早期玉盒是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青玉盒,盒高7.7厘米,直径9.8厘米。盒盖图案自里到外分为三层,里层为柿蒂纹,其外一周勾云纹,再外为一周变形夔纹, 盖顶有一桥形纽, 纽上套一绳纹环。盒身之处饰“丁”形勾云纹及一周变形夔纹。这件玉盒形似盖碗,但口部用子母口咬合,盖与盒身皆极薄。盒上有环、纽及柿蒂、勾云、夔纹的琢法,皆为典型的汉代玉器风格。

宋代玉盒

宋代玉盒的典型作品有三件,其中两件属同一类型。第一件出土于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椭圆形,似薄片,一侧内凹,盖面较平。其上有细阴线组成的相对双鸟,鸟翅张开呈扇状,翅尖微向头前伸。鸟头昂起,阴线三角形喙,双鸟间饰阳线图案,似飘带又似花篮,盒底面阴刻“千秋万岁”四字。这件玉器向人们提供了典型的宋代玉盒的盒型和装饰图案。另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玉云纽圆盒,盒为圆形,直径5.9厘米,高2.1厘米, 较薄。盒面光素无纹饰,盒及盖的一侧皆有镂雕双云头式纽。所雕云头为三岐形,云头一侧为细长的“S” 形云尾。两件玉盒皆为浅膛,容积很小,可能是用来装化妆品的。第三件玉盒为辽宁阜新塔营子出土的竹节盒。盒为圆筒形,外表分为六节,上一节为盖,下五节为盒身。目前已发现了许多宋代的漆盒与银盒,以圆形直壁者为多,可见宋代盒的种类很多,因而宋代的玉盒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加工圆润,多用好白玉制成。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南宋 · 白玉云纹圆盒

明代玉盒

清代官廷遗存中有大量的明代玉盒,这些玉盒有些是专门用以陈设的玩器,有些是文房使用的印色池。常见的明代玉盒有下列几种。

方形盒:方形盒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壁平面,另一种盖面微隆,盒壁的下部向内收。这类玉盒的口部有一周子口,能嵌入盒盖的母口之内。这一周子口与盒的内壁不在同一平面而微向内收,是明代方盒的典型特征。盒的盖面及四壁外侧常琢有装饰图案,常见的有山水、花卉等,图案为极薄的浅浮雕,呈平面化,异常简练,仅用几个浮雕平面表现主题,平面间留有空白。一些作品上的山水图案画风高远古澹, 景色深远,有的玉盒盖面还琢有行草诗句。

圆形盒:宋、 明之时,文化发展得很快,出现了大批文人,书信题字、印章的使用很频繁,印色盒,或曰印池的使用也很多,常见的有漆盒、瓷盒及玉盒。印色盒多为圆形,瓷盒与漆盒的盖面微隆,底部有圆形足,或为凹足,或为凸足,玉盒的顶面及底面则较平,盒面上饰螭纹或花果纹,很少有山水纹饰。螭则为爬行状,一后肢前伸,一后肢蹬直,蹬直之足趾部向外侧折出,近于90度角,显得向后蹬得很有力。花果图案则起凸很浅,呈平面状,花、叶皆为较大的平面,花叶间的空隙很小,一些果食图案上还饰有细密的锦地。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明 · 黄玉龟形鸳鸯盖玉盒

多层盒: 多层盒在明代之前就已存在,明代的作品已很成熟,加工精细,作品表面光泽很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的方形多层盒,侧面看去,形如“亚”字,盒上琢有著名文人的诗句。

镂空盒: 这类盒为香盒,盒盖为透雕,盒内贮香料,香气可自盖部溢出。

清代玉盒

清代玉盒的种类繁多。由于新疆玉料大量进人内陆,为制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而使玉盒的制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代玉盒的用玉较好,主要为青玉、白玉、碧玉用料。

玉盒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盒体较大,可作为陈设品。这类作品主要见于清代宫廷玉器,玉盒的做工精致,厚薄有度,很均匀,纹饰规整,表面平滑光亮,光泽蕴而不腻。盒形有方盒、圆盒、菊瓣盒、莲瓣盒等多种样式,有些碧玉盒的盖面还嵌有白玉嵌件,玉盒上装饰多为传统图案,如夔龙、十二章等。明代漆器中经常出现的“春”字宝盒,清代玉器中也大量出现。

第二种为赏玩类。这类盒小巧精致,使人百看不厌,如鹌鹑盒、透雕环形盒等。

第三种为印池。清代玉盒的图案一改明代大面积、浅浮雕的特点,较多地利用凸线,图案结构复杂,也有一些云盒光素无纹饰,但盒表面较明代作品更加平整。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 · 宝相花纹玉印盒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奁以储物,但清代玉奁主要用于陈设,内空又可存物。清代玉奁是在仿古玉鼎簋的基础上,改变造型、改变花纹、改变装饰纽、耳、环而来,一些作品还融入痕都斯坦玉器的风格,使其更具陈设性。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玉器素来为国人喜爱。其中玉佩、玉坠本来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佩饰,而烟壶的风行,使玉烟壶的出现成了必然。目前能够确定的早期玉烟壶是清乾隆时期的作品,故宫收藏的许多玉烟壶上都带有“乾隆年制”的落款,这说明玉烟壶在乾隆时期已非常流行。

我们知道,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珐琅器中流行着一种扁而圆的烟壶,这种烟壶的腹部扁而圆,肩部略呈坡状,壶颈呈细圆柱形。这种造型对后来烟壶的制作影响极大,在乾隆及其以后的玉烟壶中,这种扁壶占有相当的数量。一般来看, 乾隆时的这类扁壶腹部较薄,造型也较秀气;而道光时期的作品,琢工逊于乾隆时期,作品略厚重,壶的肩部略高,肩两侧往往带有扁而平的兽面纹,兽口衔环,形如大门上的铺首。

清代玉鼻烟壶的种类非常多,大致可分为扁壶、柱式壶、动物形、瓜果形、仿古器物形、椭圆形等多种类型。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扁壶,它是最常见和最典型的烟壶样式,除了圆腹坡肩形之外,还有很多变化。有的壶腹浑圆,壶颈似插榫楔人壶身,有的中部略厚而边缘微薄,还有的在壶颈两侧带有镂雕装饰。与圆腹扁壶相对应的是方腹鼻烟壶,这类烟壶的腹部一般都呈长方形,肩角部呈圆形,下部有椭圆形矮足。扁方壶的腹部较平整,一般都有较大的平面,可以用来安排装饰图案。长方形扁烟壶也有很多造型变化,如上宽下窄、边棱方硬等。柱式鼻烟壶的主体呈圆柱或方柱形,以圆柱形为多。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 · 蝙蝠形玉鼻烟壶

在同一件烟壶上,局部直径发生变化,使造型复杂化。有的作品借用了其他工艺品造型,似圆瓶,还有的烟壶上浮雕动物,使烟壶更加精美。玉雕动物是传统的玉器题材,一般用作玉锁和玉陈设,宋、明以后,动物形玉坠很流行,动物形玉鼻烟壶即是在动物形玉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制烟壶或为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家畜、鱼虫,或为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瓜果形玉烟壶一般都趋向于精巧、奇特,给人以新奇之感。清代宫廷曾制造过一批茄式烟壶,以白玉制成,形如长茄,嵌绿玉茄托,紫色茄柄,宛若天成小茄。茄柄拉开,则为象牙小匙,茄内已空而成壶。椭圆形玉鼻烟壶在玉鼻烟壶中是最独特的。制造时选上好玉子而为,外表不加雕琢,取其天然形、色,仅由一小孔掏空玉里,而成烟壶。由于玉里掏空,或有光线照透,更显玉质莹润。有的作品外表还烧烤古色,使鼻烟壶显得古拙可爱。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 · 簸箕纹鼻烟壶

玉鼻烟壶是鼻烟壶中的精品,这不仅在于玉材的珍贵,还在于制造的艰难。我们知道,制造一件玉器需要有下料、制坯、掏膛、上花、磨光、刻字等几道主要工序,玉的硬度很高,用金属刀具根本不能刻动。除刻字或可用金刚石外,其主要工序皆需用旋转的铊子加解玉沙琢磨,不仅极费工时,还要有很高的技术。各项工序中,尤以打眼掏膛最为困难。光绪十七年(1891),李澄渊绘制的玉作图,提到了鼻烟壶制造中的打眼及掏膛:“凡小器如烟壶、扳指、烟袋嘴,手不能扶拿者,皆用七八寸高大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数块,其形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皆像玉器形。临作工时,则将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小钱盅,按扣金刚钻之丁尾,用右手拉绷弓,助金刚钻以打眼。” 打好眼后,再自孔处掏膛,先用管形钢钻,自孔向内钻磨。钻磨后孔中留有玉梃,再用小锤击、錾,以使玉梃脱落,然后再用“扁锥头有弯者”伸入孔中加水及沙,旋转研磨,逐步把器膛掏空。玉作图所记的这种掏膛方式非常巧妙,且较早期的掏膛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用弯头扁锥掏膛,能制出许多高肩作品,这种方式的广泛使用大致在清代中晚期,因此那种细颈、阔腹、高肩的鼻烟壶,多是清中期以后的作品。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乾隆 · 和田玉簸箕纹鼻烟壶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玉香熏是指用玉琢成的的容器,器上多孔,器内贮香料后,香气可从孔中溢出。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这类玉器的产生年代,但汉代铜器中已有了类似功用的制品,也有了相应的玉加工技术,这就有了制造玉香熏的条件。

目前发现的早期玉香熏的实物为明代制品。江西地区明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筒状的玉香笼,或称香筒。北京故官博物院收藏有明代的盒式香熏,其形为条形,盒盖上镂雕锦纹图案。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 · 白玉香熏

清代玉器中有较多的香筒和熏炉。香筒有两种:一种较大, 下部有亭座,上部有铜制的重檐形顶盖。这类器物称香亭,是室内的大型陈设。宫廷使用的大型玉香亭为碧玉制品,筒外镂雕云龙纹。另一种为小香筒,或方柱形,或圆柱形,下部有底,上部有盖,壁上镂雕图案,如渔樵、耕读、采药、文墨图等,雕琢非常精致。熏炉一般都较大,似罐,盖上镂雕图案。有的器壁上也镂雕图案,其中以牡丹花最为普遍,还有龙、凤、八宝等纹饰。此外清代玉器中还有许多玉香囊、玉香袋,这类器物皆为好玉制成,外壁薄而似纸,其上镂雕锦纹及图案,或为花卉,或为人物,精致异常。这类香袋形似荷包,又有绳系,可悬挂于室内,也可悬挂于舟车。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下

清 · 青玉双耳活环香熏

P.S 玉花插、玉笔插、玉香插的出现是玉器工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工艺精湛,造型别致,是玉器中的上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