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19-12-06

我发现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合群,但又不懂如何教孩子正确地处理孩子间的人际关系,我今天来教你。@Mr禾

01、孩子不合群、父母很着急:不懂得科学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家长大有人在

身为宝妈,我发现这几个类型的父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合不合群”存在忧心、困惑:

  • 孩子被打,要不要教孩子“还回去”;
  • 孩子在同伴中有没有号召力,是不是受小朋友的欢迎;
  • 孩子能不能尽快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和小朋友们都相处得来;
  • 孩子和好脾气的小朋友交往挺放心,但是万一和调皮的孩子在一起,会不会学样子;

确实,家长存在这样的担忧实属正常,毕竟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活泼开朗。但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总有一些孩子喜欢自个玩自个的,看起来很不合群,有的家长采取了以下三种错误的做法:

放任不管:让孩子自个去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过度干预:唯恐孩子在小伙伴那里受多了委屈,心理上留下创伤;

给孩子传授大堆技巧方法:试图用“过来人”的经验,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模样。

其实,这三种教育不合群孩子的方法,并不能让孩子学会人际相处,也不会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游刃有余、快乐成长。

那么,父母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好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呢?我觉得关键是要从观念上转变,而不光光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因此,接下来的两部分内容大致为:

  • 让孩子懂得好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 我们家长到底应该怎样来引导孩子正确地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02 父母需要让孩子懂得,良好人际关系的3个特征,让孩子从小明白与人好好相处的重要性

过去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性格强韧,有领导才能”,但是现在“性格随和,能协调各方面关系”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不妨先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是好的:

  • 好的人际关系,是我对你说“不”,下次我们还能“玩”在一起
  • 好的人际,就像各色的葡萄酒摆放在柜台,口味各异,却自有风味
  • 好的人际关系,不会风平浪静,时不时的小别扭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彩蛋效应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三种良好人际关系特征,我举几个例子来一一说明:

①好的人际关系,是我能面对你们说大胆说“不”,但我们还能“玩”在一起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边界意识”,也就是指“界限”,即在人际交往过中,清楚地明白自己和他之间的责任和权利范围

事实上,人和人之间保持这份“边界感是很重要的”,这在成人世界适用,在孩子们的世界同样适用。“界限”不是简单的“疏离“,而是意味着”不逾越““不侵犯“”懂进退“”有底线“,这需要从小培养。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梦琪去幼儿园的时候,总会带一些小玩具送给安安。有一次,梦琪把自己的生日礼物芭比娃娃带去幼儿园,安安看到了也想要。给安安吧,这个可是她最喜欢的娃娃,不给吧,怕安安生气不理她了,那她失去这个好朋友了。在妈妈的劝说下,第二天梦琪万分不舍得把娃娃送给了安安。

宝妈们也一定遇到过类似的场面吧,比方说,孩子好朋友张嘴借东西,但借了不还;或者小朋友想邀请你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孩子不想玩,小朋友就生气丢下一句“我不和你做朋友了”走开了;甚至,因为天天混在一起玩,别家的孩子不把自己当外人,来你家爱吃啥吃啥,爱拿啥拿啥。

这样的情形是不是很常见?我们是朋友,但是我不想因为要和你维持一个好的关系,就让自己成为一个“服务业从业者”,我们没有义务答应对方所有的要求,尤其是无理的,如果,你因为勉强去迁就对方,反倒让自己感觉很懊恼,那这样维系的人际关系也长久不到哪里去。

因此,让孩子明白,守得住自己的底线,在面的朋友方发出的种种“挑战信号”,你有say yes 或者say no自由,真正好的人际关系,不会因为你的一个“NO”而离你远去,那个被你拒绝的人朋友,还是能来找你玩的那个。因此,不要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关系,而随意破坏界限,这样维系起来的人际关系,才容易走得更长远。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②好的人际,并没有“绝对标准”,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个体”,要尊重彼此的不同

就在今天早上,坐在旁边的刘姐满脸愁容地对我讲述了儿子宿舍发生的一桩”打呼噜就不让你考研“的闹剧。刘姐的儿子又又在大连某所高校读大四,今天早上,她接到儿子的电话,说遭到了同寝室一男生夏天的威胁。起因是刘姐姐的儿子睡觉打呼噜,打扰了夏天的休息,夏天整夜在又又的床边来回走动,还不停地锤他的床的举动,发出很大的动静,还扬言“你在寝室的一天,我绝对不会让你考研”。又又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是去校外租房。在同事和辅导员的劝说下,最终答应了搬到另一个寝室。

从刘姐的口中得知,又又在学校不太有谈得来的朋友,每天抱着书本进出图书馆的他,在同学眼中看起来像是异类,每次他在寝室看书的时候,耳边会不时传来的“你怎么这么爱学习”的话语,让又又听起来像在挖苦和讽刺他。他也有意无意地想避开他们,但是,他又担心撕破脸后会和同学搞不好关系,这次“呼噜事件”成了换寝室的导火线。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比尼克认为:

是社会互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决定了双方是否能够谈得来。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就像是葡萄酒,各种口味的都可以尝一尝。

在我看来,“物”要以“类”聚,“人”可按“群”分。但是,允许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参差百态,乃生命本色。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不会一模一样,这才是最理想的人际交往状态。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③ 和伙伴们有冲突,这再正常不过了,可能是重塑孩子们之间人际关系的契机

在游乐场中,一个白色T恤的小男孩想跟在滑梯上的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刚爬上滑梯上,里面走出一个蓝色衣服的小女孩,严肃地跟白T小男孩说:“请你不要打扰我们,我们不会跟你玩的。”白T小男孩翻了一个白眼,沮丧地走开了。他一边走,一边拿起塑料泡泡球朝别的小朋友扔去。

这样的场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大家一起在玩,但是你融入不进去,或者你融入进去了,却被排挤在外。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可能会让我们对这个白T男孩刮目相看。

小男孩发现丢泡泡球很无趣,心里头还是惦记着滑梯上的小伙伴,所以,他从不远处搬来几块泡沫砖头,爬上滑梯,把砖头放在上面,玩起“滑砖块”游戏。这一举动引起了旁边小朋友的兴趣,那个蓝衣服小女孩主动上前问道“能让我也玩一下吗?”“可以。”所以,后来的结局大家都可以猜得到吧,一群小家伙开始在滑梯上“滑砖块”了。

上面这则小小的故事,因为冲突而起,但是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彩蛋,孩子们从这里学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这才是最珍贵的。如果还要继续维持这段“友谊”,他们也定能找出大家共同的部分。这才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

总而言之,“人际关系”的三个特征,无论是对小孩,还是对成人都有不小的借鉴意义,家长们只有了解了“好的人际关系”的真正内涵,在日后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运用ICPS四步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03 运用ICPS四步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ICPS呢?

ICPS法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舒尔博士在2009年的时候提出的:

ICPS是英文I Can Problem Solve模式,鼓励小朋友自己动脑子想如何解决问题,并且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旨在帮助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为了更好地理解ICPS,我们来看看完整的ICPS在孩子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如何应用的。其实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 找到的问题所在
  •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 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
  • 修正最初的决定,在发展中成长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晨晨和铭铭都想玩“过筛海盐”,但是筛子只有一个,他们之间发生了冲突,开始争夺筛子。谁也不愿意让谁,晨晨大哭了起来。这时候一般的家长会怎么做呢?

  • 指挥型:铭铭妈妈:“小男孩不要和小女孩抢,我数1、2、3,你快把筛子给晨晨!“
  • 安抚型:晨晨妈妈:“没关系的,我们再等等吧,回家妈妈给你买个一样的。”
  • 说教型:老师教你们要学会分享,一起玩才玩的开心,你们说对不对?

结果可想而知:或者其中一个孩子把玩具让了出来,但是心里闷闷不累;或者继续自顾自争抢,谁都不愿意让谁;或者孩子遭到家长的一顿打,躲到一旁哇哇大哭。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如何运用ICPS来教育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具体来说,做好ICPS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通过积极倾听,三个途径观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第欧根尼讲过:

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舌头,为的是让我们多听少讲。

很少有人会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困惑,家长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真正”的问题,是藏在冰山下的那部分。如果,家长们急着“阻止”、“说教”、“建议”不但无法从本根上解决问题,而且阻断了和孩子之间的深层次链接,从而导致我们无法发现真正困扰孩子的深层问题。

以下的三个步骤可以对孩子进行积极倾听,从而找出问题所在。

step1:用眼睛看。蹲下来,视线和孩子保持同一个高度,还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善意地流露出“我愿意听你说的”意愿。不评判,不指责,不说教。用眼神示意孩子“嗯,我在听”,“嗯,我听到了!”

step2:用耳朵听。当孩子向我们发出“求助”信号的时候,尝试听听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可以用“看起来,你似乎遇到了些麻烦”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这里我说“当孩子求助的时候”意味着,如果孩子没有向父母发出要约,我们只需要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整个事情就可以,或者有意识地转移“战场”,默默地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比如,如果晨晨因为没有玩筛子哭了起来,但是她只是坐在沙坑里,没有跑向妈妈求助,妈妈大可以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没有必要紧张兮兮地跑过去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但是,如果晨晨希望得到妈妈的帮助,这个时候,妈妈不妨用“我听到你在哭,你看起来遇到了什么麻烦”来引导孩子诉说。妈妈先倾听就可以。

step3:用嘴巴说。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可能在表达感受的的时候会显得比较吃力,父母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鼓励,让他继续讲下去或者分享更多的细节。“你是想和铭铭一起玩么?”或者“铭铭拿走了你筛子,你是不是很着急,看起来你也需要用筛子过滤海‘海盐’”诸如此类。然后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就可以了。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真正哭的原因是“铭铭用筛子的时候把沙子弄到了自己身上”,孩子觉得难受,也有可能是“孩子想要妈妈在一边陪着玩,而不是玩弄着手机”,还有可能是“晨晨觉得铭铭已经玩了很久了,该轮到自己玩了”。一旦孩子哭的原因被找到,其他的步骤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②积极共情,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解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当一个孩子说出“我不想和他玩”的时候,它可能是在用这句话表达当下的情绪,比如,刚才的例子中,晨晨因为没有拿到筛子感到生气,或者因为铭铭没有和她一起玩而觉得沮丧,又或者妈妈妈妈在一边指指点点,让她觉得很烦躁。这个时候,积极共情,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就显得很重要。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另外,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家长要接纳并表示理解,先做到“共情”,让孩子体会被理解的感觉,然后可以和孩子谈论关于这些情绪的感受,让孩子慢慢开始学习理解他人。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很多时候,影响孩子间冲突解决效率的障碍是:孩子们都觉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唯一的,或者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尝试用别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用一颗开放的心,认识到每个问题都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即便,孩子一时间想不出别的办法,但是父母也是有必要进行积极引导的。这样,往后发生类似的冲突,孩子不容易就此泄气。

比如,之前的小汽车案例,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说和孩子讨论:孩子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是让妈妈替自己去要来筛子;他可以自己去问铭铭要筛子;我们一起等待,等铭铭玩好之后再玩;或者下一次去商店的时候买一个新的;可以先玩点别的什么玩具也成在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候,父母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下4个方面:

step1:头脑风暴,重数不重量。无论孩子的方案是什么,让孩子先说,可以一个,也可以好几个,哪怕孩子说出来的方案有点好笑,甚至是傻傻的,都没有关系。

step2:不要期待孩子能穷尽所有的办法。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给孩子树立榜样。

step3:不否定,不评价。在孩子说出5条以上的方案之前,不要否定,也无需评价。家长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有可能阻碍孩子的的创造,也会抑制他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step4:记下来,直到被孩子接受。

孩子不合群:放任不管?过度干预?错,ICPS四步法让孩子有好人缘

总之,不要觉得孩子小,而剥夺了他们自由成长的机会,这个自由成长,当然包括思想的自由,孩子是有潜力的,他们有这种处理事情的能力,他们也是思想独立的个体,而这种潜力常常容易被家长“以爱的名义”低估。

④修正最初的方案,让问题在发展中前进

孩子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哪怕最初已经达成共识,可能在发展中又出现了很好的思路,所以,当方案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也需要引导孩子做进一步修正。

比如,在我们家里,我们把吃饭前后的布置,包括桌子的清理,碗筷的摆放,自己盛饭菜,清洗碗筷等任务都交给两个孩子来做。这些默契也是按照之前的问题解决办法制定的。一开始都会执行地很好,毕竟新鲜感十足,但是慢慢地,两个孩子之间会出现互相推诿,甚至互相指责的情况。通过积极倾听了解了真实原因后得知:老二因为年纪小,他一个在擦桌子的时候,不喜欢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做。老大说她担心盘子太油,怕盘子滑下去。

经过新一轮的“头脑风暴”,评估完所有的解决方案,大家一致可以接受的是:当老二去擦桌子的时候,我们在一旁陪着他,够不到的地方爸爸妈妈姐姐都会帮忙。在老大端盘子前,大家帮忙擦一下盘子上的油渍,也帮着一起端一部分。

如此,孩子们有了各自的分工,在一件家庭小事中学会的分工合作,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可以面对更复杂的冲突。妈妈我,也不会因为被家务活牵绊而累的精疲力尽,爸爸也不会在听到孩子们因为分工的问题大吵大闹而大发脾气。


最后总结一下全文:

在生活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合群”都存在一些误解和错误做法:有的家长认为可以放任孩子不顾,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人际关系;也有的家长过度干预,深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但是这些方法不但不能解决孩子“不合群”的问题,反而会弱化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那么到底要如何科学地教育不合群的孩子呢?在文章第三部分我介绍了ICPS四步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其一,通过积极倾听,三个途径观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 其二,积极共情,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解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 其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 其四,修正最初的方案,让问题在发展中前进。

相关参考资料:

《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无条件养育》


写在后面:我是Mr禾,专注自我成长的的俩娃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谢谢点赞、关注@Mr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