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人体病变系统,这3个层次必不可少

 大自然个人书馆 2019-12-06
小 编 导 读

中医学博大精深,许多理论也很是深奥,读来难解其意。

你是否曾思考过人为什么会发病?人体存在着怎样的病变系统?病机、病证、病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一起听祝世讷教授为我们解开疑惑吧,人体病变系统的奥秘原来是这样的。


一、“病机-病证-病候”是个病变系统

中医对病机、病证、病候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涉及的内容深刻而复杂,理论总结也丰富多彩,但概念和理论的整理还不够严格和统一,许多认识还有“各家学说”的特点。特别是证、候、证候、病机、病源、病证、病候、病症等基本概念,在定义、解释、运用上存在不少差异、争论甚至混乱。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但不能仅靠文字考证和源流梳理,不能从不同认识中取公约数,更不能少数服从多数。关键是要弄清事实,探究清楚这些不同概念所表述的东西,在人身上究竟是什么,要从人身上找出来,从人身上加以阐明。

本书研究认为,证、候、证候、病机、病源、病证、病候、病症等不同概念,出于不同的论者,其含义不同,又有交叉,看似有些混乱,但根据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以及临床防治的基本事实,可以厘清两条。

第一,人身上存在着一种病变系统,它比辨病论治所认识的“病”更深,是通过辨证论治认识到的,历代医家先后用证、候、证候、病机、病源、病证、病候、病症等不同概念来概括和表述。所用概念虽然不同,但反映的是同一个客观存在,即辨证论治所辨识和调治的,是人身上的一种病变系统,即辨证论治的对象。

第二,这个病变系统的内容复杂,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以证、候、证候等不同概念来概括和表述,但其基本内容就三个层次,即病变之机、病变之证、病变之候,本书主张用“病机”“病证”“病候”三个概念来概括。辨证论治所辨治的这个病变系统,是包含病机、病证、病候三个层次的病变系统。

对于这一客观存在的病变系统,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它,先后使用了证、候、证候、病机、病源、病证、病候、病症等不同概念来概括和表述。在现代条件下,有必要也有可能从事实、历史、逻辑的统一,进行新的理论总结。以认定这是一个病变系统为基础,认清它包括三个层次,即病变之机、病变之证、病变之候,可用病机、病证、病候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称为“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所谓病机,是病变发生的枢机。所谓病证,是由病机引起的病变之态。所谓病候,是病证表现于临床的征象。三者的关系是,病机引致病证,病证表现出病候。

用简化的比喻来讲,这个病变系统像“一团火”,燃烧是病机,燃烧而成的火焰是病证,火焰的火候(温度、颜色、形态等)是病候。不同的燃料和不同的燃烧过程产生不同的火焰,不同的火焰呈现出不同的火候。可以调控燃烧机制将其结束,火焰熄灭,火候消失。

二、“病机-病证-病候”是生命运动之病

“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是发生在哪里的病变?为什么辨病论治不能认识和辨治它,只有辨证论治才能认识和辨治它?

摆在我们面前有三项基本事实,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中医是从辨病论治发展到辨证论治,辨证比辨病多了什么?深到了哪里?事实显示,辨证的四诊所察的病候,有许多与辨病的内容相同或相交,但辨识的病证、病机却是比辨病多出来的,是辨证论治所独有的,辨病证和病机是比辨病更深的内容。

第二,西医只有辨病没有辨证,中医辨证比西医辨病多了什么?西医是以解剖研究为基础,认识了人体形态结构及其机能的异常为病,即“器质性病变-机能异常”病变系统。中医辨证所认识的,不是那个病变系统,中西医结合研究试图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办不到。事实证明,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虽有内在联系,但属于两个层次、两种性质的病变。一方面,中医所辨之证没有一个与西医所辨之病能够统一,反过来也一样。另一方面,西医的病可进行分型辨证诊治,但中医的证无法进行西医的辨病诊治,不可解剖定位,没有特异性病灶,提纯不出病理性物质成分,无法规定和检测病理指标。

第三,中医的辨证论治从理论到实践,早已公之于世,全世界都在研究。但西医至今不可理解,不可研究,甚至不可企及。说明辨证论治原理与西医原理相悖,“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远在西医视野之外。

现有事实说明,“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不是中医辨病的对象,更不是西医认识的“器质性病变-机能异常”,它不属于人的形态结构,比人体及其病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是人的生命运动的病变。

研究人的生命运动及其病变,是中医以人为本原理的本义。辨证论治是中医以人为本原理在疾病研究和防治上的贯彻和体现,所认识和调治的“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正是人的生命运动的病变。

三、“病机-病证-病候”为中医独到发现

发现和调理人的生命运动之病——“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为中医所独创,这是疾病研究及其防治的重大突破。

“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并非只存在于中国人身上,欧洲人和全世界的人都存在,辨证论治在世界各国都适用。为什么只有中医发现了,西医没有发现,而且迄今仍无法理解?其根源,在于中医和西医所遵循的医学原理不同。

首先,研究疾病以何为本?中医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本质是生命运动,认为人的病变的本质首先是生命运动失调,因而才研究和认识了作为生命运动之病的“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西医则是以人体为本,聚焦于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病变,无视或背离人的生命运动,从未研究人的生命运动的病变,当然不能认识也无法理解“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

其次,研究疾病的学术视野。西医遵循解剖原理,着重研究了人的解剖形态及其病变,主要是可解剖定位的器质性病变,强调特异性病因、特异性病理、特异性病灶、特异性症状。中医不同,遵循的是超解剖原理,虽然也研究了可剖而视之的形态结构及其病变,但更从解剖视野之外,研究了人的生命运动,才发现了“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这个病变系统不具有解剖特性,被西医的解剖原理排除于视野之外。

再次,研究疾病的思维方式。“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是人的生命运动的,具有复杂特性和规律,如不可分解性、非加和性、功能性、相互作用、自组织等,不可还原和反还原。中医遵循的是系统思维,能够如实地发现它、理解它、调理它。而西医遵循的是还原思维,所研究的疾病要分解还原到细胞、分子、细菌、病毒及理化成分和指标,但“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不能做这样的分解还原,故西医至今也理解不了、研究不了。

总之,“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不是人体之病,而是人的生命运动之病,是人的复杂性病变系统,只有像中医那样,遵循系统思维原理、以人为本原理、超解剖原理,才能发现、理解、调理它。要深化和发展对这个病变系统的研究和调理,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医所遵循的医学原理。

中医的这一独到发现,不仅是发现了人的生命运动之病,而且认识到生命运动之病是个病变系统;不仅认识了这个系统的病变之不同于人体病变的特征,而且掌握了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不仅从其发病规律找到了进行防治的途径,而且据以创造了如何辨证和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形成一整套辨证论治体系,迄今乃医学之独创。

中医发现的“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的基本规律形成辨证论治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以下三条。

第一,发病规律。病变的发生是病机引致病证,没有病机就不发生病证,不同病机引致不同病证;病证外现病候,没病证就不现病候,不同病证外现不同病候。

第二,辨证规律。逆着病变的发生方向,从外向内陆认清病变。通过四诊察知病候,根据病候辨识病证,辨审病证以明病机。从病候到病证再到病机,一层一层地认清病变本质。

第三,治疗规律。纠正引致病证的病机,是治疗的目标和作用点。病机除而病证祛,病证祛而病候消。

在这里,“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是辨证论治的对象。其中,病候是四诊的对象,病证是辨证的对象,病机是治疗的对象。辨证论治是对这个病变系统的层次辨识和系统调理。

中医基本原理是中医学文明的结晶,是关于人的生命运动及其健康与疾病的智慧。这种智慧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呢?这本书告诉你——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

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提出和讨论了中医为何复兴、复兴什么、复兴成为什么的问题。本书观点认为,中医是中国第一大科技发现与发明,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四大奇迹,20世纪的三大实践(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中医国际化)撬动了中医的复兴。中医复兴的关键,在于基本原理。作者分多角度、多方面,着重探究了中医的系统思维原理、以人为本原理、超解剖原理、辨证论治原理、生态调理原理、中药方剂原理、阴阳原理等,这些原理将复兴为新世纪新千年人类新医学的主旋律。本书适合中医学工作者、现代医学工作者,以及关心中医和医学的读者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