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那段哀伤的惬意时光

 淋浴阳光书屋ch 2019-12-06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那段哀伤的惬意时光

公元1084年,对于苏轼,这是幸运却又不幸的一年。

历史上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司马光历时19载,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又比如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才女之一李清照降生于世。

资治通鉴

而宋神宗此时的一个念头,影响了苏轼的一生。当然,正如上文所说,这种影响不单纯是消极的,也有好的一面。几年前,神宗发动“元丰改制”彻底改革了宋朝的官制,借此整顿官场。此时此刻,他想让苏轼回京任职为他效命,由此可见,神宗对苏轼是很信任的。

这年三月,苏轼接到圣旨,命他调任到汝州。汝州在京师汴梁西南不远处,生活环境按理说比偏远的黄州要优渥不少。但此时的苏轼已经在黄州设下了“东坡雪堂”,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安乐,于是拿到旨意后,有些犹豫。他不太舍得眼前的庄园农舍——其实他真正不舍的,是这些山水田园所象征的安稳生活,此去京师,吉凶谁料呢。

东坡雪堂

但苏轼并不是个缺乏情商的人。他知道神宗此时正值用人之际,而这封圣旨也是对他的好意,他不能辜负圣上的美意。于是他上书一封《谢量移汝州表》,意思是感谢陛下宽宏大量迁移我到汝州。原文部分如下:

臣轼言。伏奉正月二十五日诰命,特授臣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者。……虽蒙恩贷,有愧平生。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余生。……顾惟效死之无门,杀身何益,更欲呼天而自列,尚口乃穷。徒有此心,期于异日。臣无任。

这篇谢表可以说是言辞恳切,对于苏轼这种心高气傲的才子而言,已经是毕恭毕敬了。然而即便如此,还是被小人试图抓住把柄。

湖州谢上表

当时有个奸臣名为李定,5年前,就是他在苏轼上书的《湖州谢上表》中吹毛求疵,弹劾苏轼,开启了改变苏轼一生的“乌台诗案”。时至今日他又想故技重施,陷苏轼于不义。李定对神宗说,苏轼《谢量移汝州表》中“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此句是在表达对朝廷的不满——缧绁是捆绑罪犯的绳索,代指监狱,苏轼此语说自己“受惊的心情尚未平复,每天还会做身陷牢狱的噩梦”,被李定认定是“对罪责不服,不思悔改”。然而神宗深知文字狱的危害,没有理睬李定,只是仔细研读这篇谢表中的华丽文采,然后感慨了一句:“苏轼真是个才子啊”。

苏轼在去往汝州的路途中,见了两个重要之人。

五月时路过江西,游历庐山,随后到筠州和被贬谪到此处的弟弟苏辙见面,二人愉快相处了几天。

苏轼与王朝云

随后从九江沿长江到达金陵,却发生了一大不幸。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的小儿子苏遁因病夭折,令他痛心疾首。苏遁是苏轼和第三任配偶王朝云生的唯一孩子,是苏轼的心头宝。在悼念小儿的诗中,苏轼说道:“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我老了很少有值得高兴的事,幼子几乎是我唯一的快乐源泉了)。

苏轼痛失幼子精神几近崩溃,于是上书皇帝,不再赴汝州上任,改到常州太湖边隐居,神宗心疼他,批准了。离开金陵前,他拜访了虽是曾经的政敌但却万分敬仰的王安石。此时王安石已经辞去了宰相的职位,受封“荆国公”,在江宁养老。二人在政治上尽释前嫌,在文学上志趣相投,推心置腹的畅聊了数日。这也是苏轼与王安石人生的诀别,因为仅不到两年后,66岁高龄的王安石就病逝了。

王安石

这年末,苏轼到了常州附近的宜兴,游南山,写下《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通篇清冷,但也依稀表达出作者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终于体会出,人生的最大乐趣,无非就是这清静中的淡淡乐趣。此时的苏轼,一门心思就在这湖边山中度过余生了。

然而现实岂会如此圆满。转年五月,宋神宗驾崩,为了辅佐新君,苏轼被朝廷召回,自此,他漂泊的晚年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