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枪功力练法举要 俞大猷子母三十六棍

 tjboyue 2019-12-06

             《大枪功力练法举要 


  总纲:

    以枪为拳“前手如提壶,后手摇辘轳”。闲用硬,忙用软. 枪拳要以神气为先,机势次之,专讲力量斯为下矣,“枪是缠腰锁”;

  站枪桩 

 (1)托枪式 [半马步中四平枪]

 (2)举枪式

 侧身分虚实,凝神气如虹,左松右抽满,杆梢向下垂,静能三尖照,动则六合齐,灵活催坚硬,刚柔自相济。

 执枪功法

 1、步法练习:丁八雁、知进知退,活动不滞。

 2、身形缓动执械做勾挫、波浪等试力动作100遍。

 3、米字法:不会离开中线的上、中、下、和左右这几个方面。但不可机械地以杆划格,关键是内在劲力的爆发100遍。

 4、摇旗法:开始训练,有意固定双手不动,只动身躯(注意不要以晃腿误为转身),使大杆的前端出现横圈、竖圈和斜圈,100遍。

 5、摇鞭法:执杆进行各方向螺旋的顺,逆时针的反复训练,而速动则为发力,要求冷、脆、沉、猛、狠其摇旋发力也多是骤然的半径轨迹。(100遍)

 6、速动法、抖杆法:劈杆法:躯干由45度以侧横弧形轨迹变为15度大侧面,脊柱弹射压缩,小腹下沉,前足踩,后足蹬,肩胯互争,带动双臂翻滚,带动双手同时前后分争,快速将杆前劈至与腹齐骤然减速。(100遍)

 7、崩杆1000遍,劈、挑、缠、拿、崩、抖。

 8、戳枪:至少一至两年;攻击能力养成劲、疾;如矢如电;日戳五百枪,每组戳枪40~50下,大约是十组左右。

 9·六枪。第一枪扎目标是咽喉,第二枪是左肩,第三枪是锁骨,第四枪是右腿,第五枪是左腿,第六枪是重复第二枪左肩。

 10·中平枪,枪中王

   枪是“百兵之王”,中平枪则是枪中之王。其预备式以半马步持中四平枪为最佳。持枪贵在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顶平则头正项直,脑静精气足,双目神视逼人;肩平须肩坠肘,则脊中正直;身平势稳。演练则以脊为轴,灵活转动,充分发挥腰劲。侧身相迎,可缩小受攻击的面积,更好地保护自己;脚平,是指步型而言,一般多采用平稳灵活,攻防兼备的半马步:两脚前后并立,屈膝半蹲,重心低且偏后,姿势稳,便于发力。前脚踏成弓步脚,后脚踏成马步脚,因此,进退闪展迅捷,与弓步转换灵活、顺达,正所谓“动迅静定坐骑灵”;枪平,则是将枪端平,使前面的枪尖,后面的肘尖,上面的鼻尖和下面的前脚尖,同在一条曲线上,端成前照枪尖、后照肘尖,上照鼻尖,下照脚尖的中四平枪。中四平枪是“枪扎一条线”,平直扎出。其路线最短,快速有力,有“去如箭”之势。使之防不胜防。又因枪从中路进攻,要防开对方的兵器必须与杆交叉,不但相对缩短了兵器的长度,而且有利于枪的防守反击。所谓“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防,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遮架”。

 11·拦拿扎枪是三个枪法。

 拦拿枪的练法是腰、臂和腕等劲力,作用于持枪的三个点上[即右手下的把端,紧贴腹部的横杆和左手握杆处],形成的一股合力,贯通于枪,使枪尖左右摆动。拦枪的练法是:右手握把、臂内旋,使手腕向下转动;左手空握杆,当杆在手中转动时,手指向左弧线提拉。两手使杆贴在腹部转动,腹部聚气顶住枪杆,枪尖即向左划弧线。要点是:右手要紧握把,然后,右臂的旋拧,左手的提拉,杆压腹部和腹部的聚气,都要同时,短促、有力。

 拿枪的方法和拦枪基本相同,唯右手向上翻,左手掌向右弧线按压。拦拿枪主要还是连贯起来练习。即右手不停地上下旋拧;左手不停地提拉、按压,腹部紧顶枪杆。使枪尖不停的左右摆动。从表面上看,动得比较明显的是右手和枪尖。左手和上体看似不动,其实用的是含而不露的内劲。

 鉴定拦拿枪掌握的程度,可用连续拦拿的次数来衡量。

俞大猷子母三十六棍

自古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宋、明时代,棍术臻于大成,《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记载:“在几十家棍法中,较有名气的首推俞(大猷)公棍。”何良臣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戚继光也很钦佩俞大猷的《剑经》,他说这是“短兵用法,千古奇秘”。其实,《剑经》写的是棍法,而不是剑法。
  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记载:“与俞公棍齐名的少林棍,也曾受过俞大猷指点……俞大献在行军中访过少林寺,见寺僧棍法已'尽失古人真意’,十分叹息,就把他编的'临阵实用’棍法传授给寺僧。后来在平倭战斗中,被征募的40名少林僧兵'轮棍进攻,敌遇者即仆’。”(见《吴淞甲已倭变志》)
  本刊此一期刊发的《图说子母三十六棍》及《子母三十六棍对习之法》二文,即明代俞大猷所著,而注释者,则是近代著名武学家向恺然先生,读者阅习,自是顺风顺力。
  

  
  
一、独习法
  
  图1:左手在前之单头棍,左臂朝上伸直。右手握棍兜至左肋下,两足并立,两目正视,牙关紧合,谷道上提小腹上摄,十足趾着力爬地,神完气足。表面似可乘之机,甚多,实则此式为诸式变化之母,敌非多方诱我,固无些微之隙可乘也。
  

  图2:致用之道,在相敌之强弱,与所处之地位,而有区别。第一图寓诱敌轻我之意,故举臂以示空虚,然遇劲敌则不宜用、总之起势原无一定,功夫精到者,无所不可。动手必立门户,惟对习时不可忽。
  图3:此图用意承上势,落马横移其棍至胸,所以破直符也、
  图4:承上势破人直符,趁势劈下。
  图5:单头棍之局势最宜紧凑,最忌散漫,故图中多用靠丁步,因棍在颠上。颠有千斤,身无四两,始为得之下在姿势威猛吓人也,图中虚线示沉起之区别,沉时脚跟提起,全身之劲向下注棍颠,起时反是,前手只是直前不屈不动,后手加拨而已。
  图6:此图系表示折脚杀及喜鹊过枝步之大意,然折脚过枝皆有数动作,图中不能画出学者但须记取前手前脚,只是当敌不动,后脚向右侧量敌移动而已。
  图7:此系躲闪之姿势,即吞棍也故来势凶猛,不及接杀或转入小门,则此种吞棍为不可少。参观以下对习第二及第十四、第二十三图自明。抽回、倒头、滴水献花、洗诸棍,皆从此传出、
  图8:此图系承第七图吞棍之势,尽手吞出,即为吞棍,直符送书亦由此棍化出。
  图9、图10:此两图为单独习揭棍之动作及姿势。揭不进步则须转敌小门,第十图所示,即由大门转入小门之意也。揭杀与沉起不同之点,就在转小门与否,沉起直上直下,不偏不倚,揭棍用力之处,在前手方面五寸以内,滚拦诸棍皆从此棍化出
  图11:此图为杀棍之正面,有揭然后有杀、故图中虚线即上图揭棍之姿势,由揭或前脚上一步,或后脚横移一步,照揭时棍颠射线杀下。
  图12:此是单独习沉起之姿势,图中虚线为起,实线为沉。沉起之身法与揭杀同,沉时脚跟提起,头宜微俯,沉下方有势,起时臀宜坐下,头宜微仰,起上方得劲。
  图13、图14:一沉一起之分别表示也,法理详见第12图注。
  

  
  
二、对习法
  
  图1:此为总步目中,二人对习之起势甲为习者,乙为引者,甲即独习法中第一图之姿势。乙面甲而立丁字步,以棍颠置地,棍兜当胸,前臂向后直扬。其所以必须如此姿势者,因对习虽非对敌,然而拳棍无隋,每有少年气盛之徒,及心存阴毒之辈,利用戒备不严,猛然一击,以图胜人者故对敌起首时,多用此法,以防微杜渐。甲专守不攻,不妨双手握棍,然亦须高举,以示不能卒然乘人,习者后手握棍兜当胸,棍颠置地前手复向后扬,直更所立为丁字步即成如此姿势纵其人与习者有深仇旧恨、欲卒然乘习者不备,在势不能不先有数动作,然后能进而击入。故日本剑术家击剑,于未表示进击之前,无论对立若干时,双方不许以后手沾剑柄。此方后手一沾剑柄,彼方即已先机劈下矣。因此等违规举动即受重伤,亦是咎由自取,并得受相当惩处。其法固至善也。
  

  图2:所谓直破也,甲为习者,乙为引者。乙由第一图变此式直刺甲胸,甲亦承上势换步对来棍迎劈。
  图3:乙直刺被劈,急抽棍转甲小门杀入。甲折脚打。
  图4:剃是挨来棍剃下,甲目标在乙前手。
  图5:动作详见大剪,目标亦在乙前手。
  图6:小剪变化最灵。
  图7:揭不坐马,不伸身,故曰用手,谓第用手力也。但此非揭棍正法,其所以然者,以在对习时,因形势的关系目的固不在揭,而在因揭以图第八手力上扁身之顺利故微揭使彼趁势跳我侧门,点入我前手方肋下,我亦趁一揭之势换步倒头扁身进杀。
  

  图8:此手用时最宜猛勇前脚既经踏入,则拼性命在此一下,是葸退缩之时用此种手法必受大创参观以下条例“我扁身入深,此时不顾性命了,只认他胸前,棍上空,急穿上棍下空,急穿下”。此图所指系乙趁揭势,抽棍抵甲前手方肋下乙上部当然空虚,故甲换步扁身棍穿上杀入。乙图姿势有误,图注意在甲,学者以意之可也。
  图9、图10:此二图皆滴水献花棍法。(一)乙从小门点入,(二)乙从大门点入。此类棍法最要在后手翻救得快经中所谓缠定他棍腰即是翻救得快,盖拳棍皆重惊下取上、乙对准甲下部点进,而不深入,其意乃在使甲防下,即翻穿攻上。甲棍若翻救不及,则是自虚上部,与开门揖盗无异,学者须知滴水献花是守手,不是攻手,然在棍法中亦占重要地位,由吞棍化出者也。
  

  图11、图12:二图即是一手,并非有两种吊法,由(一)至(二)棍用力之处,在(二)两棍交叉之点,甲棍略有向后抽退之意,精袖全在两膀下沉,故能将乙棍吊住,与采磕不同,连贯第九、第十滴水献花式,乙抽埋过小门,甲随同翻起,不使乙得穿入上部,乙即从中部刺入。甲棍占生门,得后发先至形势,可不顾乙刺入之棍,而竟对乙前膀点出。乙刺不入,只得抽退避开甲棍,甲乃趁势吊下细观二图姿势自然能了然。
  

  图13、图14:细玩二图姿势,自能解悟下起接用法。(一)甲棍颠向下,故身上浮,(二)甲因乙棍从上打点,坐马以避其锋,而乘坐马之势,将棍颠一起穿乙前手之下,后手之上参观以下条例“棍初交,则下起者有势:棍深入,则上压者取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