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天,很多经济学教授在讨论他们读博的时候如何应对课业繁重的第一年。

 妙有斋 2019-12-06

这几天,很多经济学教授在讨论他们读博的时候如何应对课业繁重的第一年。有一位哈佛大学教授说,如果你不想第一年每周学习 80 小时的话,可以在入学前上一遍博士难度的数学、经济课程,这样进入博士项目以后只要复习就行了。他还说很多他最好的学生都是这么做的。

另一位伯克利的经济学教授表示同意。他说最好在高中的时候就决定想去哪里读博,然后选择那个学校读本科,大四的时候选修或者旁听博士级别的课程。

一位 TAMU 的教授回复说,我读到你们的讨论才知道有很多人是这么做的。我大三的时候还不知道博士是什么呢。

我看了以上讨论,明白了为什么顶尖博士项目里的学生,多数父母都有博士学位、甚至也是大学教授。

我能想到的类似例子还有大家挤破头想去的职业服务行业:大四毕业后进投行、咨询多半需要大三有实习,大三的实习生很多是从大二的 insight program 里选的,想进大二的 insight program 最好大一就参加过 open day。什么样的人会大一刚进校就知道去申请 open day呢?什么样的人会高中就积累了相关工作经历、课外活动经历呢?

投行、咨询可能在信息公开方面比学术界做得还好一些——各家公司给大一到大四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网上都能找到。学术圈则很多都是“坊间传闻”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如果小时候没有资源去了解这些不成文的“行业门槛”、“提高机会”,真的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激烈的竞争还意味着,中途转行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唉。收起全文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