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365】温州一模:坚持整饬有序,寻求日日有新

 阿来哥88888 2019-12-06

公众号回复“整本书阅读”

与数十万高中生一起

强力解锁考场读写难关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张杰

浙江省永嘉县罗浮中学语文教师,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肖培东名师工作室”成员。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史建芳

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喜欢过着整饬、有序的生活,每天有规律地起居、做事:认一个甲骨文,识别一种植物,读一本新书,做笔记。这样我晚上上床时会感觉自己越来越厚实,好像长出了一片新叶。喜欢这种稳定累积的意义感,随着时间的逝去,你知道自己有什么变重了,长成了。        

——黎戈

如果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还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生存竞争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人类依然循规蹈矩,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

——金马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浙江省温州市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两则材料作为引发写作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的主题,激发考生对生活状态中“规律性”与“创新性”的理解,具有浓郁的人文与思辨色彩。考生要明确两则材料的内在关联,确定立意。“以上材料”是联想和思考的基点,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从任务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来看,较适合写成论述类文章,因论述类文章更加容易展示思想,容易被阅卷者接受。要注意文体特征必须鲜明,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突出论述类文章的特征。如果写成议论文,则当以“分析、推导、判断”为主,要有非常明显的逻辑性和层次感。在引导语“体验和思考”中,“体验”相对而言较难生发,可将重点落在“思考”上。这个要求限定考生写作时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话题的解说层面,或随意提出一个观点,只是围绕题目来把作文题材料扩展一番;而要有深层的思想,比如阐释概念要“说清是什么”,分析原因要“讲透为什么”,提倡做法要“阐明做什么”。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第一段的重点在于有了“整饬、有序的生活”和“有规律地起居、做事”这个原因,才有了“累积的意义”和“变重,长成”这个结果;材料第二段谈的是“在竞争中勇于创新”的必要性,但两则材料观点相对,带有明显的思辨性,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的主题,大而言之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只要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既可以单材料为基础立意,也可以两则材料综合立意,但以综合立意为最佳立意。

2.切入的角度是自由的。题目提供了两则材料,可从任一材料切入;既可以从正面切入来立意,或是“在整饬有序中积累意义”,或是“在竞争中勇于创新”;也可以从材料的反面切入来立意。

3.论证方式自由。考生在论证中,可以灵活运用例证法,结合典型事例来论述;也可采用引证法,运用名言警句增加说服力;还可以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当然还可以使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解题

本题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是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求异即分析,求同即综合。题目包含了显性的限制和隐性的限制,既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又考查考生的价值观问题。考生构思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思考材料间的内在关联,确定出一个主要立意,并由此展开议论。

题中两则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的主题,大而言之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此题较开放,能形成的立意点较多,审题的门槛较低。但要让考生在思考日常生活基础上写出具有较高境界及深刻体悟的文章,以旧瓶装新酒,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单材料立意:

(1)在整饬有序(有规律)的生活中让人感觉稳定,获得意义的累积和成长。

(2)生活中不追求整饬有序(不规律)也可以积累意义和获得成长。

(3)生存竞争的时代要勇于创新;在竞争时代不创新(循规蹈矩)会导致自我溃败。

(4)时代接受少数人创新、多数人循规蹈矩的姿态。(创新只是个人的杰出表现,大多数人还是符合时代状态循规蹈矩的)

2.综合两则材料立意:

(1)在整饬有序中寻求创新。(既可以有规律的生活,又可以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不断创新;有规律的生活并不影响创新)

(2)整饬有序过于循规蹈矩,会妨碍创新。(要突破“规律”限制或要摒弃循规蹈矩的固化生活模式,勇于创新)

(3)创新与整饬并不相悖。整饬有序不等于死规矩,创新也不等于混乱无序。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高考满分作文》

范文展示一  

行囿于规,思超乎矩

一考生

黎戈的规律稳定的生活与金马的创新主张,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行为与思想的矛盾性与同一性。

一方面,我们追求黎戈式稳定有规律、有质感、有厚度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打破思维规律,力争在关乎创新的生存竞争中据有一席之地。

行囿于规,这是生活对我们的要求。

俗语常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如此,看似纷繁芜杂的世界,正是由无数规矩调制而成的文明有序的存在。小到上班族三点一线、朝五晚九的生活,大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政治交流,无不诉之于规,有形的,无形的。

何为规矩?规矩正是人类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摸索出、总结出的有利于人类美好生活的固定成分。它是秩序、安稳的保护伞,是遵循的对象。因此,即使如《阿甘正传》所言“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你仍可坦然地规律起居、做事,在规律的保护伞下,感受黎戈式生活慢慢积累的厚重感。

思超乎矩是生存竞争对我们的启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这个新思想、新潮流如风暴般迅猛发展的时代,如果你是那只抱着外壳,循规蹈矩、停滞不前的蜗牛,不懂得变通与创新,那么你将注定被卷进深渊。

如果爱因斯坦囿于经典力学,就不会有物理界的第三次革命;如果徐本禹囿于成见,不愿深入山区,就不会有稚嫩的肩膀扛起可爱的生命,扛起希望与担当;如果华为不能早做预判,大力研发5G通信,就不会有如今中国在5G通信上强大的话语权……如果说规律是前人总结、后人遵循的,那么创新就是踩在“规律”这位巨人肩膀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我想,只选择“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大抵就是思维的停滞与僵化,正如鲁迅笔下盲目的看客般徘徊不前的人们。这的确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

然而,行囿于规,思超乎规,这就可以于循规蹈矩中跳脱常理的极端行径。只有既有如儒家“不逾矩”的清醒,又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执着追求,方能在行与思中既感到平稳的厚实感,又徜徉于创新的海洋。

行囿于规,不逾矩;思超乎矩,日日新。

点评

本文得分为54.5分。

作者紧扣材料,对材料的精准把握使得行文更快地进入作者预设的综合立意中,体现了文章的思辨性,同时以“行囿于规,思超乎矩”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阅卷者能更快地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以“行囿于规”与“思超乎矩”两个分论点串联全文,以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来勾连文本,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第二个论点。我们又不难发现第二个论点是基于第一个论点的生发,这样的递进论述使“行”与“思”的思辨关系进一步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假设论证加强语气,基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创新”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

最为重要的是全文紧扣材料立意作文,文章最后再次点题,使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范文展示二 

“整饬、有序”,日日有新

一考生

(作为本文观点,题目体现了思辨性。)

黎戈选择生活的整饬、有序,于是积累的意义与获得的欢愉选择了黎戈;金马批判循规蹈矩使人自我溃败,于是一大批卡尔维诺般的“革命者”就地站起。殊不知,有序与创新并不矛盾,“整饬、有序”,亦可日日有新。(点材料,明立场,亮出观点。)

“整饬、有序”向来备受推崇,它于人的存在与发展向来意义非凡。若无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坚持,何来约束人以礼,致力于恢复礼教的孔圣?若无颜真卿日复一日的挥毫笔墨,何来《多宝塔碑》的横空出世?若无潘天寿“一日习一物”的绘画实践,又何来震撼人心的中国国画?如此的积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师鸿儒,积累的过程也是沉淀的过程。“整饬、有序”是自律,而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创新的思维无时无刻不在迸溅它光亮的火花!有序是创新的敲门砖,是生活的试金石。(运用三个反问句,加强语气,运用举例论证,强调积累的过程是沉淀的过程,同时引出“创新”话题。承上启下,一气呵成。)

“整饬、有序”,亦可日日有新。华为的创新精神铸就它在泱泱中国大地熠熠闪光的成就;韩愈批判“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不可称之为师,金马所谓“循规蹈矩”,大概对如此“致学于古,不思改变”的行为亮出了剑,对“只识模仿二字,不识自我思想”的犬儒一类毕露了锋芒。须知,创新于当今时代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竞争素质,已成为衡量一个个体创造力与能力的一大标尺,必如荀子“苟日新”“日日新”之言,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助推剂和永动机。(以华为精神和韩愈对师的界定来批判循规蹈矩,进而强调“创新”的意义,与标题观点遥相呼应。)

循有序自律之规,蹈规律向上之矩,日日有新,刻刻有思,如卡尔维诺勇敢让世界都让路,扫开意大利传统文学桎梏之笼的勇气与“跳脱”,亦如庙宇之僧木鱼之音按节律在心中跳动,而避“全盘接受”不及,怎能不走出“其道大光”之意的人生旅途?怎会被困囚在“刻板”的牢笼中脱而不得?(相对于“循规蹈矩”,作者以两个事例论证来强调“创新”的意义,同时以两个问句连续发问,叩开人的思维,引人深思。)

人当自律有序地把握自我存在,也当活出创新灵活的生活姿态。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看波涛涨灭,云卷云舒,看花开花闭,悟创新之灵感,循有序自律之规,蹈规律积累之距,把握创新与有律有序的矛盾辩证关系,方能活出自得而杰出之一隅。(体现了作者对于本命题人文性与思辨性的统一,以抒情的语言开始,以思辨的逻辑作结,以体现“创新”与“有序”的融合才能让生活更自信与美好结尾。)

须知,须牢记:“整饬、有序”,日日有新。(再次点题,使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