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独立之前,英国为何能成为北美霸主?

 扫地僧一一 2019-12-06

1453年,英国和法国的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征服欧洲大陆的希望破灭。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势,英国只能如日本一样做一个岛国。然而大航海时代开启,英国向海权思维转变,从大西洋里面的英伦三岛成长为日不落帝国,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

英国本土就大西洋那几个岛屿,而全盛时代的日不落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整个日不落帝国依靠四大殖民地支撑:

非洲殖民地,当时比较落后,现在也比较落后。

南亚殖民地,主要是印度,当时是英国最看重的一块殖民地。

大洋洲殖民地,主要是澳大利亚,当时不受重视。

北美殖民地,即现在的美国和加拿大,如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不论是领土、资源、发达程度,北美都是当今世界之翘楚。

然而在美洲新大陆,英国去得并不早,也没有先天优势,为什么最后却成了北美霸主?

群雄逐鹿北美

大航海运动是由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发起与推动的,它们两国也占据先机,在海外占领了大片殖民地。美洲大陆上的整个中南美洲,以及北美洲的一部分,都被两国瓜分。随后英国、法国、瑞典、荷兰这些国家,纷纷向海外扩军,在北美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1607,中国的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批英国人冒险者经历将近5个月的航行之后,在北美大陆(今天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镇登陆。这些可不是后来世人熟知五月花号上的农民”,而想不劳而获的冒险家。从投资角度看,农民是做长线投资的。冒险家的目的是搞短线投机获利。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寻找金矿,次要目标是顺便劫掠印第安人

这批信心满满的冒险家建立了一个武装据点,这就是英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殖民地

然而这批冒险家的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仅仅在2年后,这批(500人)冒险家就有90%的人命丧黄泉他们没找到金矿还因为劫掠印第安人而被围攻。他们饥饿、缺乏食物,甚至最后人吃人。他们的目的不再是发财,而是想回到欧洲。

其中有一位24约翰·罗尔夫的英国农民认为新大陆大有可为准备在新大陆开荒种地1610他冒死西班牙人那里弄到烟草种子,创造了奇迹。弗吉尼亚的烟草,品质好惊人罗尔夫把收获的烟草带到欧洲,赚了一大笔钱。

从此以后,去新大陆的移民,便以开荒种地为主。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建立了第二个登陆点,成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二块殖民地。

英国此后一发不可收拾,16061733年,英国陆续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

英国尝到甜头时,其他国家也没闲着。

1614年,荷兰人在哈德逊河入海口建立了殖民地,1625年宣布在那里建立新阿姆斯特丹(纽约前身)。

1638年,瑞典在特拉华河的河口建立“新瑞典”。

稍早一点时间,法国也(在如今的美国和加拿大)搞了一大块殖民地。

欧洲人发现北美不仅有适宜烟草生长的土地,还有取之不尽的木材(只要砍倒那些参天大树,就可以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舰船),还有大量的美洲野牛和数不尽的野生动物

在1644年清军入关那会儿,太平洋沿岸的北美由北向南分别是英国的马萨诸塞州殖民地、荷兰殖民地、瑞典殖民地以及英国弗吉尼亚殖民地。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北美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那么英国如何脱颖而出呢?

答案有两种,战争手段和非战争手段。

战争手段

在1588年夏天,英国和西班牙在英吉利海战开战。英国舰队凭借主场优势,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其重要性和稍后后金与明的萨尔浒大战(1616年)类似,胜者掌握战略主动权。英国获得英吉利海战之后,夺得海洋上的优势,向海权帝国演变。

战败的西班牙帝国式微,其统治的荷兰王国趁机独立。

荷兰地处莱茵河入海处,国土面积狭小,同时自然资源也极度匮乏,而且一些低洼地区每天都会被潮汐淹没两次。恶劣的先天环境,让荷兰人把发财的目光转移到海洋上。在“上帝造海,荷兰人筑堤”精神驱动下,荷兰拥有了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商业和海上运输业,凭借先进的造船业,荷兰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运输国家。公元1670年西欧主要国家船舶总吨位排行榜:荷兰90万吨、英国50万吨,西班牙、葡萄牙共25万吨,法国15万吨。荷兰船舶吨位遥遥领先,成为“海上马车夫”。

为大力发展海外殖民地事业,荷兰创建了具有国家职能的东印度公司,配备了众多商船、火力强大的军队及统治殖民地的特权。

为抢占盛产香料的帝汶岛,荷兰先后在爪哇以及马六甲击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洋舰队。1619年,荷兰以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为据点,征服整个苏门答腊岛、锡兰(今斯里兰卡)岛和苏拉威西岛。随后荷兰南下侵占塔斯马尼亚岛、从葡萄牙手中抢夺马六甲,并建立好望角、新尼德兰等众多殖民地。在北美哈德逊河入海口,也就是现在的纽约,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成为英国的威胁。

各大洲遍布忙碌的荷兰商船,使荷兰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海洋强国。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殖民地时,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即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很明显,英国的这个条例是针对荷兰人的,严重打击了荷兰商人的对英贸易,英荷矛盾空前激化。

这种情况下,英国和荷兰陷入大国之间的“休昔底德陷阱”,战争不可避免。

英国舰队彻底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卡住了海峡另一侧荷兰的贸易命脉。为报复英国,荷兰通过“厄尔巴岛海战”和“里窝那之战”,使英国失去地中海区域的贸易。双方舰队你来我往,银两花了不少。

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果,英国胜。两国在1654年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英国迫使荷兰承认《航海条例》,但自己却丧失了部分地中海贸易份额。十年之后的1664年,英国议会又制定了更为严苛的航海法案,还是要和荷兰干。同时英国直接出手,抢夺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为纽约,第二次“英荷战争”随即爆发!但这次时运并不在英国这边。1666910日,一场罕见的火灾落到伦敦,连烧44夜,将伦敦城毁去2/3,造成的经济损失比战争还大,英国无力再战。荷兰趁机奇袭,重创英国海军。

第二次战争结果,荷兰胜。英国方面则修改航海法,让出部分商贸利益给荷兰商人。但荷兰并没有拿回北美殖民地,而是索取了英国的苏里南殖民地,放弃了北美殖民地的所有权。相当于双方互换殖民地。但英国由此而拿到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

击败法国

1

英荷战争各有胜败,但海上马车夫荷兰在海上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因为荷兰的地理位置狭小,不仅要在海洋上面对英国,还要在陆地上面对法国,还有“荷法战争”。

17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三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分别是大清帝国的康熙、沙俄帝国的彼得大帝、法国的路易十四。当时的法国专心在欧洲大陆上称霸,把狭小的荷兰折腾得摇摇欲坠。但17世纪的主体部分,还是英法全球殖民争霸。

英法争霸的主战场之一,便是北美。

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博弈前后持续百年,是名副其实的另一场百年博弈,最后以法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轮博弈,并非简单的殖民地国家的博弈,而是海权帝国和陆权帝国的较量,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实际上欧洲人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是法国人尚普兰在1603年奠基的魁北克城殖民地,比英国的弗吉尼亚殖民地还早几年。但是大约一个半世纪后法国完全退出北美,所有投资打了水漂,只剩下纽芬兰岛的捕鱼权、和大西洋里的几个小岛;相当于老板进去、穷光蛋出来,全部为英国做了嫁衣。

 

2

法国早期的殖民地战略和英国、荷兰相近,都是通过给私人公司发放特许权证书的方式,鼓励私人公司组织移民探险、拓荒。相当于说,政府给政策,但不给钱,让私人企业自己组织移民去开拓新的贸易航线、去海外建立殖民据点和拓荒。最典型的就是东印度公司。法国成立一家百人合股公司,在法国本土招募移民,去新法兰西建立新家园。

但法国与英国、荷兰不同。

英国与荷兰,都追求商业贸易,喜欢占领入海口或海岸地区。

法国是陆权思维国家,喜欢去内陆占据大片领土。到1699,法国在北美的领土不断扩大,一直到密西西比河流域。

也就是说巅峰时期,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占据了北美大部分地盘,远远大于英国。但是最后英国为什么能在竞争中胜出?答案在于经营差异。

3

差异之一:布局。

英国鼓励北美殖民地发展农业,鼓励移民在新大陆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发展农业同时还鼓励渔业、皮毛贸易和初级手工业的发展。但不鼓励北美殖民地发展大规模制造业,避免造成和英国本土制造业竞争的局面

——长远布局,容易带动更多移民。

法国只对北美的皮毛贸易有兴趣。因为皮毛作为奢侈品贩运到欧洲有更高的商业利润加拿大大西洋沿岸鳕鱼,贩运回欧洲也有很高的利润。这个套路就和西班牙王室在征服墨西哥之后只对掠夺土著人的金、银储备有兴趣一样,都是只看眼前利益的短期投机。

——搞完鳕鱼和毛皮就走,不好建立居所,落地生根。

差异之二,政策执行。

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也改变了殖民地政策,开始积极地引进人口、拓展农业。但法国属于大陆思维,直接把殖民地变成中央直属的行省,把欧洲那套搬到殖民地。但殖民地经济基础薄弱,不合适。

英国鼓励移民的同时,还给了殖民地很大的自主权,让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政策、发展经济。每一个去英格兰殖民地的移民,都有机会获得财富和自由。这个吸引力比较大。这就是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比较自由的原因。

由于这些差异,造成英国人移民北美的人数远多于法国人。

1641年登陆新法兰西的移民只有几百人,而新英格兰的移民达到万人。

1663年登陆新法兰西的移民增加到2250人,新英格兰的移民达到8万人。

1754年,英法殖民地战争爆发前夕,新法兰西的人口只有8.5万,新英格兰的人口已经达到148万人,双方人口差距17多。要知道在地广人稀的北美大陆,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争潜力。新法兰西就那么点人,初期老弱病残,青壮年都去当兵,就会缺乏劳动力。

1759年,英法北美殖民地发动了决定性的亚伯拉罕平原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大体相当,但战场结果却是一边倒,开战15分钟法军即败北。随后新法兰西首府魁北克城(不是今天魁北克的首府蒙特利尔)被英军攻占法军沿圣劳伦斯河退守蒙特利尔又坚持抗战一年,直到176098新法兰西末任总督沃德勒伊爵签署了《蒙特利尔投降条款》,向英国将领投降

那一天,法国丢掉了整个加拿大,在北美洲遭遇惨败。

随后英法全球殖民地争霸继续打,但战场转移到印度、加勒比和欧洲,然而法国大势已去英法在1763年的《巴黎条约》中,正式确认《蒙特利尔投降条款》,把今天加拿大境内的旧法属殖民地全部割让给英国,还把今天美国境内的旧法属殖民地,路易斯安那以东东部直接割让给英国。法国势力基本上从北美完全撤出。英国在北美势力达到巅峰。

但英法争霸没有结束。随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不顾一切去支援,从而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兰西帝国解体。因为法国的衰落,美国建国之后,杰弗逊总统才有机会在法国手里买到大片领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