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章篆刻艺术浅见

 千冰室 2019-12-07

印章篆刻艺术浅见

一、金石、篆文、主体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当届会徽就是采用中国印的艺术形式来诠释的,取中国印背后的文化内涵之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诗、书、画、印被称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四绝,这四种元素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国书画。不少画家都以这四绝来标榜自己的艺术成就,齐白石以写意画著称于世,他也自诩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然而他自认为治印第一。如果将印字拆开来解释的话,也颇有韵味,左边偏旁可看做是个“爪”字,即手;右边是“节”,即符号,看做是凭证,合在一起便是手持符节,代表着诚信。红白两色,最简单的交融;横竖曲折,最简单的交错。人们却赋予其“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美誉。

    “反正刻章就像黑咖啡那么浓,没有刻过的人不会懂。”——徐达

    2017年12月20日,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中,清代篆刻家赵之谦刻制的青田石自用印章《为五斗米折腰》以1050万落槌,加上佣金最终1207.5万元成交。一方青田拍出田黄之价。青田石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共同承载着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印艺术。

    赵之谦的作品中,极少有名贵的石料,这跟其他篆刻大师动不动就是“田黄”、“鸡血”有区别,齐白石也大量用青田刻印,但齐白石的原因大致是他的单刀冲刻印风需要青田的爽脆,而赵之谦很大程度是应当是因为他自己的经济原因。

    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二重主体,有的水乳交融难以区分,有些就泾渭分明,互为表里。印章就是后者。石料作为篆刻艺术的承载物质,就像戏剧表演的舞台,其本身具有象征表意,蔡邕《独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玉石温润,恰似君子风范,祥钟华胄品行高雅。《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青铜等金属威严庄重,代表统治阶级权力,应劭《汉竹仪》所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纽;列侯,黄金印,龟纽;丞相、太尉等,黄金印,龟纽;二千石,银印,龟纽;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纽。“日本的福冈市博物馆陈列着一枚“汉委(倭)奴国王”金质汉印。史书记载,汉光武帝赐倭奴国以“倭奴王”封号,并赐印章。

    金石除了本身的象征表意,还作为载体承载了刀法的变化,而刀法中含有篆刻者的性格。优秀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从作品中看到创作者的存在,从这个给角度来看,所有的艺术都是在表达意义,所有的艺术都是“写意“的。现代工业科技发达的今天,对于艺术作品的复刻,甚至是创作都可以交由电脑完成,电影画面的工业数字化软件,其手工调整甚至比起人工更具有整体性和统一的质感,3d打印技术运用在油画的复制,连颜料的厚度、粘连感都可以“完美复制”。展现人,而不是被技巧反控制,这是艺术创作者永恒的冲突。

    正如书法中狂草最具个性,篆刻刀法中的“狂草“,就似吴昌硕、齐白石喜爱的单刀直冲。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频繁,由于王朝的寿命短暂,各民族政权交替,所以印章也出现了风格迥异的面貌,有的古朴浑厚,有的浪漫生动,有的险峻出奇。更重要的是,由于文字字体的发展人们在篆书的技法上大不如前了,篆刻技法上,单刀直冲刀法以其简单实用的实用特点被大量运用,不刻意修饰、天然率真的艺术风格也启蒙了后世诸多大师。齐白石的单刀白文印,全是冲刀而成,干脆利落爽快,印文干练有力没有庞杂。吴昌硕的一方明月前身,万千思绪尽在其中,印文柔软而秀美,正如思念悠长。再如同邓石如的古欢,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圆朱文的娟秀线条富有变化,有质感,让人沉浸在那其中,有少数民族当政的花押印,只要是这个东西有了情态,有了生命,那这个就是好东西。

二、印宗秦汉与规训的美感

    前文正说,当代的艺术创作在和工业技术做抗争,可是印章似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中气质最贴近工业技术的,也是最能被工业技术所模仿的。印章诞生之初就决定了人们对其的刻板印象。李斯改大篆为小篆,秦皇颁印玺,所谓“印宗秦汉”,字法的规整、章法的协调、刀法的神韵,落实到最直观的表述就是“规律性”。看一方印,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是线条规律性的排布,在这规律性的排布中又绝不雷同、富有变化;再次是空间的规律性,方与圆的排列组合,朱与白对立统一都在细节的规律之。明代大篆刻家汪关,在他的作品中模仿汉印风格的作品不在少数,而且非常古雅,得汉印神髓。汉印相对来说规律性的东西多,汉印的线条不是绝对的光滑,而是有一丝毛涩的感觉,古朴自然。大方浑厚朴拙天成,同时又方中寓圆刚柔相济,寓巧于拙,挪让屈申而巧拙天成,轻重疏密虚实呼应,汉印看起来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正如现代语言表达的很多概念是“规训”出来的,印章富有规律性的美感也是在发展传承中不断规训出来的。“书从印入,印从书出” 篆刻是书法的延申,篆刻本身篆是根本,刻是技术手段,印稿的设计是篆刻的核心,能够反应一个刻印者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追求。而一方印要刻好,印稿设计不过关,那么接下来的就不必说了,印稿设计好是刻好一方印章的保障,应该说用笔表达一方印章效果比用刻刀去表达要轻松得多。

    闲章乃文房之清供,墨客之雅玩。凡文人墨客、书画大家,总有几枚意趣非凡的图章相伴相随。内容多为自省的词句,譬如,苏轼以闲章“常恨此身非我有”道尽世事艰辛;徐悲鸿以闲章“一尘不染”体现清高傲岸的品行。闲章更浓缩了中国书法的形体、风格之美,以及印石天然之美等多种文化元素,集多种审美意象于一体,可谓“尽精微致广大”。“印从书出”“以书入印”的印学思想,是伴随明清流派印的发展,篆刻家欲突破前人篆刻 的固有模式,主张把书法中的用笔、用墨引入到篆刻创作中来,实现书法与篆刻风格相统一的印学思想。

       朱简提出了“笔意表现论”,阐明了刀法与书法的关系,要求运刀也应处于一种极尽自然的书写状态,但由于当时的篆书创作,依旧沿袭“婉而通”“铁线”“玉箸”等用笔方法,因此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头说到的赵之谦,他将“笔意表现论”从用笔扩展到用墨,强调印文线条应兼具书法中的笔墨效果,提出“古印有笔尤有墨”这一思想。但遗憾的是赵之谦40多岁即封刀,具体实践则由颇具争议的篆刻家徐三庚完成。

    如朱文印“袖中有东海”,印文是典型的徐三庚小篆特点,结体偏长,上密下疏,逆锋起笔,笔处不回锋反而提笔出锋,故呈韭叶状,笔画左右延伸,斜笔舒展流畅。徐三庚在此方印中的刀法表现娴熟,细节刻划均一丝不苟,冲切刀法相结合,线条起止处均依其笔意刻划处理、一笔画 中粗细变化明显。“海”字中的长弧,刀法以冲刀为主,刀尖行走时由中转侧,尽展笔势之妙,当然,其“三点水旁”下面部分的三条长弧,又存在细微的差别,是一个由中转侧到纯中锋的递变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徐三庚以刀带笔技艺之娴熟,以及对“以书入印” 印学思想的身体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